《中華文化的勃興》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PPT課件5
一、文字的演變
看書本P45《自由閱讀卡》,回答問題:
1、什么是甲骨文?是哪個朝代出現的?
2、甲骨文與占卜有什么關系?
3、我國有文字可考得歷史從什么時候開始?
說故事
甲骨文是什么時候被發現的?
甲骨文是在哪里被發現的?
甲骨文是被誰發現的?
甲骨文是怎樣被發現的?
... ... ...
動動腦
為什么說,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數量多:現已發現10萬片以上的甲骨,其中有近5000個單字,已經能識別的有1000多個。
結構復雜:甲骨文字的結構比較復雜,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思考:甲骨文的出現有什么重要意義?
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就是從它發展而成的,對我國文明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甲骨文記載了商朝的社會生產和階級關系的狀況,反映了商朝奴隸社會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奴隸社會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這是我國文明史的開始。
... ... ...
閱讀課文,找出答案(時間為1分鐘):
1.我國有確切日期記載的日食是什么時候?
2.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是什么時候?
3.公元前613年處于什么時期?
4.現在的農歷又稱為什么?
5.你知道二十四節氣嗎?它的制定對農業生產有什么意義?
你知道端午節是紀念誰嗎?有什么紀念活動呢?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以劃龍舟、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他。
屈原 是一位有抱負的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戰國末期楚國人。屈原面對日益衰落的楚國,希望革新圖強,重振楚國的往日雄風,但是卻受到當權者的讒害,被楚王放逐。后來由于楚國政治腐敗,國都被秦國攻陷,屈原懷著滿腔悲憤,投入汨羅江自盡。
... ... ...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是因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確切紀年
C、有了史書 D、留下了記載歷史資料的甲骨文
2.竹書和帛書出現于:
A.商朝 B.商周時期 C.西周晚期 D.戰國時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種什么文字:
A.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B.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鑄刻在鐵器上的文字
4.選擇關于我國歷法方面的知識正確的表述是:
A、相傳在八千年前,我國就已有了歷法。
B、今天的農歷,又叫“殷歷”,是比較完備的歷法。
C、戰國時期,我國才將一年分為12個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閏月之說
D、從戰國時期開始,人們已制定出一年的24節氣。這是歷法上的最大成就。
5.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歷法,將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這個歷史時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 ... ...
三、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回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①上述內容出自哪一作品?
②這一作品是誰創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時期的哪個國家?
③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關鍵詞: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教學課件,中華文化的勃興教學課件,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PPT課件下載,中華文化的勃興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