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4
為什么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三國時 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州;
隋朝時 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去琉球。
元朝時 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臺灣;
清朝,1662年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復臺灣;
1684年 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
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1.西漢,公元前六十年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
2.東漢,派班超經營西域;
3.唐朝,唐太宗和武則天分別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作為最高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管理新疆事務;
4.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新疆事務。
為什么說西藏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
1.唐朝時 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密切了漢藏兩族的關系;
2.元朝時 設置宣政院,管轄西藏事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
3.明朝時 設立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管理這一地區。
4.清朝時 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地區事務。實行“金瓶摯簽”制度,由駐藏大臣監督確立西藏宗教的最高領導人喇嘛、達賴的繼承制度。
... ... ...
1.農業的發展
自古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經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水稻 )( 粟 )
商朝時有了五谷 ( 稻、黍[shu]、粟[su]、麥、豆 )
漢朝時傳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蘿卜等 )
北宋時我們又引進了高產的水稻( 占城稻 )
明朝時,我國廣泛引種了哪些外來高產農作物?
主要:玉米、甘薯、花生、馬鈴薯、向日葵
用什么方法能記住以上農作物的名稱?
兩只米(玉米)老鼠(甘薯,馬鈴薯)長得像(向日葵)話(花生)朵。
... ... ...
引進農作物的意義?
1、大大豐富了我國農作物的品種。
2、增加糧食產量。
3、改善飲食結構。
4、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
... ... ...
2.手工業的發展
明清手工業的發展表現在哪些部門?
棉織業 明代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絲織業
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南京的絲織業后來居上
清代時已擁有三萬多臺織機
制瓷業 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 ... ...
3.商品經濟的活躍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活躍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1)空前活躍。
(2)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
(3)許多富人積極從事商貿活動,推動商業的發展,最著名的是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
(4)商品種類增多:投入市場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多達200多種
... ... ...
知識點二 “閉關鎖國”的政策
“閉關”原指關閉城門,后來引申為斷絕往來;“鎖國”指像鎖門似的把國家關閉起來,不與外國往來。“閉關鎖國”是明清時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拒絕和他國往來交流的政策。
傳統觀念 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統治者的妄自尊大 由于自給自足封建經濟穩定,清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同外界進行經濟交流。
防范外來侵略 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
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閉關政策的主要表現
(1)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嚴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貿易。
(2)從只開放四個港口,減至廣州一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嚴格限制出口商品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
... ... ...
閉關鎖國政策的嚴重后果:
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進而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
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想法:①從“閉關鎖國”政策中汲jí取教訓;②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練一練
1、明代的絲織中心是( )
A、蘇州B、南京C、松江D、廣州
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主要農作物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馬鈴薯④花生⑤向日葵(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明代全國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鎮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4、明清時期,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是( )
A、長安和洛陽 B、成都和洛陽
C、廣州和揚州 D、北京和南京
5、明朝中后期,在手工工場里被雇傭的勞動者是( )
A、機戶 B、機房 C、機工 D、織戶
關鍵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教學課件,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下載,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