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農業:引進推廣種植新的品種(引進的品種、原產地)
花生,原產南美洲。15、16世紀傳入我國。其實我國種植花生的歷史已有四千年的歷史。
向日葵,原產北美洲。大約在17世紀從東南亞傳入我國。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明萬歷年間傳入我國。歐洲直到18世紀末還將其當作觀賞植物。
甘薯,原產美洲大陸。最初傳入歐洲和東南亞(哥倫布)。明萬歷年間傳入我國。
引進農作物的意義?
1、大大豐富了我國農作物的品種。
2、增加糧食產量。
3、改善飲食結構。
4、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
... ... ...
2、手工業:棉、絲、瓷都較前有所發展
①棉紡織業在明代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②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的絲織業后來居上
③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尤為暢銷
云錦是絲綢中最高貴的一種,有“寸錦寸金”之說。
云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明清皇帝在江寧(南京)設置織造府。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寧織造府任職長達65年之久。
... ... ...
3、商業: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南京)
山西的晉商,是明清時期崛起的一大商團,這個集團,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邊鎮的有利地理位置發展起來的,主要經營鹽、絲、糧食、鐵器、棉布等軍需用品以及金融典當行業;顒臃秶鷱狞S河流域遍布全國,遠至俄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區,號稱“足跡遍天下”。明朝中后期,史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晉商曾雄踞國內商界達五百年之久,到近代才衰敗下去。
明代中葉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無論營業人數、活動范圍、經營行業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當時,經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業”,成人男子中,經商占70%,極盛時還要超過;丈痰幕顒臃秶榧俺青l,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丈痰淖阚E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 ... ...
4、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出現
(1)時間:明朝中期以后
(2)地點:蘇州松江等地
(3)經營形式: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4)經營的性質: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5)發展:清朝前期有所發展
①到了清代,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部門增多
②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 ... ...
三、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1、原因:p118
①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用,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②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
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機自己統治
2、表現:
①清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臺灣后,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②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嚴格的限制
③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他港口
3、影響(后果):
①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②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 ... ...
1. 下列事物中,傳入中國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2. 花生、向日葵、馬鈴薯等農作物的原產地是( )
A、西域 B、 西洋 C、東洋 D、 南美洲
3.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地區出現在( )
A.山西地區 B.皖南地區 C.蘇州、松江地區 D.東南沿海
4.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判斷依據是( )
A.手工業的水平超過前代 B.商品經濟發展,對外貿易擴大
C.手工業作坊增多 D.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方式
5.清朝初期40年的對外政策是( )
A.嚴厲的海禁政策,不許百姓擅自出海貿易 B.四口對外通商,但有嚴格限制
C.廣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對外貿易 D.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關鍵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教學課件,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下載,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