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PPT課件
莊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與惠子是好友。
莊子思想比較復雜,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肚f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 ... ...
精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莊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態怎樣?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心態?他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說明了什么?
答: 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墒窃趧e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說明惠子薄情寡義,見利忘義。
2.莊子對此的反應呢?
答: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3.《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對什么樣的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答: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的人。
4.你認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一種怎樣的態度?
答: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祿。
... ... ...
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chī)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1、情節出人意料。朋友來賀,不喜卻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義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敘,一針見血
2、人物形象鮮明;葑永,莊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動傳神。鴟衛護“腐鼠”,丑態十足,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 ... ...
1. 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也是如此,他來到濠水之濱,“從容出游”感到快樂,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也快樂。所以莊子說自己是到了濠水時才感到魚的快樂,否則哪能見到魚的快樂呢?
2.指出下面兩個疑問句的語氣的強弱特點和表達效果
(1)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1)句是惠子針對莊子知“魚之樂”而發起的疑問,語氣較輕;
(2)句是莊子針對惠子的問話的回答,用的是反問的語氣,語氣較強。這句話不從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從反面相對,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 ... ...
3、比較莊子與惠于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度,突破思想關。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莊子與惠子游于謙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
學習兩則故事,初步領略了《莊子》文章的特點,你能說出一、二點嗎?
從《莊子》散文的幾個片斷,我們一斑窺豹:《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 ... ...
研討與練習:
一、朗讀課文,注意表達人物的語氣,并回答下列問題。
1、莊子講鹓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2、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關鍵詞: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課件,魯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莊子故事兩則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