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我為什么而活著》PPT優質課件下載,共21頁。
作者介紹
羅素(1827-1970),英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數學家,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學、數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學、宗教等科學領域都有很大的建樹。他一生寫過70多本專著,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被視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渴望愛情
第一位:艾麗絲· 皮爾索爾· 史密斯
婚姻時間: 1894~1921美國人,結婚時羅素22歲,艾麗絲大5歲,此事遭羅素家人強烈反對,沒有出席婚禮。1902年婚姻 出現問題,羅素移情別戀,1921年正式離婚,艾里絲對羅素感情很深,離婚后對羅素的動向仍甚為關注。
第二位:多拉· 布萊
婚姻時間: 1921 ~1934英國作家,女權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兩人曾一同訪問蘇聯和中國,回國后結婚,時年多拉27歲,羅素49歲,婚后生有一男一女,他們創辦了學校,雙方有一份可以允許對方發生婚外情的協議。兩人感情最終還是破裂了。
第三位:皮特· 斯彭斯
婚姻時間: 1936~1952她是多拉雇的家庭教師,兩人在這段時間產生感情,結婚時皮特26歲,羅素64歲,婚后生有一個男孩,她對羅素完成《西方哲學史》有很大貢獻。1949年雙方感情破裂,1952年皮特以羅素遺棄她為由與之離婚。
第四位:伊迪絲· 芬奇
婚姻時間: 1952~1970 (羅素去世) 美國人,結婚時羅素已經80歲了,伊迪絲照顧羅素直到他去世,這段婚姻帶給晚年的羅素很大幸福。
追求知識
羅素一生著書71種,著述涉及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
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
羅素于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
“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
隨一戰的爆發,羅素作為反戰人士投身到寫作、演說和組織活動中去。
1915年初,他寫了一本反戰的小冊子《戰爭恐懼之源》,頗有影響。
自1914年英國參戰到1917年底, 他一直為反戰活動而奔波。他組織了“拒服兵役委員會”,并因一張傳單而被法院判為有罪,并因此被三一學院解職。
1918年, 他因撰寫一篇反戰文章而被判刑入獄。
品味語言
“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卻總把我帶回塵世。”
這句話點明了愛情、知識和同情心的內在聯系。在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滿理性的話語表明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他追求愛情,是因為那里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人們于民于水火之中。
這兩篇文章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文體:都是散文;議論性散文
語言:語言都很優美;長短句并用,注重抒情。
內容:都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主題都是關于生命的;都會教會我們我們要熱愛生命、感悟生命、綻放生命的價值追求。
這兩篇文章又有什么不同?它們有什么關系?
嚴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訴我們生命為什么是永久的,而羅素的《我們為什么而活著》則是從如何達到永久的生命來詮釋他對生命的理解。所以這兩篇文章是互為注釋,相輔相成的關系。
... ... ...
關鍵詞:我為什么而活著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