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藤野先生》PPT免費優秀課件,共58頁。
學習目標
掌握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識記“緋紅”“詰責”“油光可鑒”“抑揚頓挫”等詞語。
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本文的線索,把握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特點。(重點)
理解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揣摩文章獨特的語言風格。(難點)
透過事件了解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尊心。(重點)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等。
回憶性散文
回憶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態為基礎,在敘述上用回憶過去的方式,對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記敘和描寫的一種散文。
特點:①所寫的事件是“我”所經歷的,是真實的、典型的;②注重細節描寫;③既寫回憶對象(如本文中的藤野先生)的事件,也寫回憶者的經歷,回憶對象與回憶者交織在一起;④以寫過去為主,但也會寫現在的事情,即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
課文精講
初識藤野先生
找找初識藤野先生時作者對他的印象,說說文章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
添改講義
對比朗讀,說說標紅的字在表達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感受“我”對藤野先生的感情。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這些虛詞是點睛之筆,使“我”那時的驚疑、驚喜、驚嘆、感激和敬佩之情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
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標紅的詞語有什么表達效果?
運用關聯詞語“不但……連……也……”,突出表現了藤野先生的認真、細致;“一直”表明添改講義持續時間之長,進一步體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幫助是誠懇而持久的。在這些詞中蘊含著“我”對先生的敬佩、感激之情。
糾正解剖圖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有兩個“我”在交替抒情,讀讀課文“糾正解剖圖”部分,說說文中兩個“我”對待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過去的“我”任性、不服氣;現在的“我”認為過去不太用功,有時也很任性,對藤野先生的愧疚、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細讀課文第1-3段,讀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心情復雜而沉重,失望、痛苦、憤怒、厭惡之情交織。“清國留學生”如此丑態百出,如此不學無術,與他在國內所見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傷了內心懷抱救國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這又讓他有著一股發自內心的悲傷感與孤獨感,于是有了到別處去看看的念頭。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特意強調呢?
這說明作者沒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觀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國留學就自認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認為自己是可以俯視他們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靈始終與多難的祖國和同胞緊靠在一起。影片的內容始終牽動著作者的心,此時他內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結合本文第24-31段,簡要分析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發了他對祖國的憂思;看電影事件又讓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國人不管體格如何健全,都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他意識到,民眾的不覺醒是國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學醫只能醫治身體疾病,無法喚起民眾的反抗意識,只有通過文學創作,才能救治國人的靈魂。
主旨歸納
這篇回憶性散文記述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經歷,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學醫而后棄醫從文的過程,表現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他的真摯懷念,并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特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愛國心。
寫作特色
1.雙線并行,脈絡分明
2.選材典型,特征突出
3.語言簡潔幽默、飽含感情
作者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來敘事;又以自己的愛國情感為內在線索寫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
... ... ...
關鍵詞:藤野先生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