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PPT課件(第2課時),共10頁。
1.開篇兩段話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開頭兩段話用了引用和對比的手法,內容上寫出了聞一多對“說”和“做”的態度和原則;結構上設置懸念,引出下文。
2.第③段“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這一句中的“它”指“深宵燈火”。深夜只有燈火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燈光的陪伴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聞一多的詩《靜夜》,意在表現聞一多深夜從事學術研究的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3.第⑫段中為什么說聞一多的“說”和“做”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搞“白色恐怖”,人們的言論不自由,誰宣傳民主誰就有被殺害的危險。在這樣的形勢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緘默。而聞一多不同,越是這樣的時刻,他越是勇于站出來。他敢于直面恐怖局勢、堅持真理,所以聞一多的“說”和“做”就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說和做,他的“說”和“做”時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險,因而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4.結尾句有什么作用?
內容上: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聞一多作為學者和革命家這兩個方面的優秀品質。結構上:總結全文, “口的巨人”強調他為正義、民主、自由大聲疾呼;“行的高標”強調聞一多的言行一致、勇敢無畏。
特色總結
1.結構嚴謹,過渡自然。
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中間部分分別寫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和“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銜接緊密,過渡自然;結尾段總結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2.選材精當,精于剪裁。
選材講究典型性,能以少勝多。如:“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聞一多先生寫作《唐詩雜論》等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據表現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簡。如:聞一多先生“在群眾大會上”的演講,作者沒有過多記述,而是強調兇多吉少的緊張形勢,擷取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句話,從而突出聞一多的大無畏精神。
... ... ...
關鍵詞: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