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精品課件下載,共15頁。
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
(一)儒學的發展
復興儒學
背景:佛教、道教的發展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
目的:維護封建統治。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治地位
代表人物及觀點:韓愈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
(二)道教的發展
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
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
(三)佛教的發展
滅佛
原因:佛教盛行,廣修寺廟,嚴重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
民間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縝。他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對佛教進行抨擊。
統治者滅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影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
(四)魏晉玄學
1、背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激烈。
2、內容:思想上,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張“無為”;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
3、影響:形成了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的社會風氣。
二、文學藝術
(一)詩歌
建安文學(曹操父子)、田園詩(陶淵明)、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
李白(詩仙)、杜甫(詩圣)
(二)書法
東晉 王羲之“書圣”
顏真卿 柳公權
(三)繪畫
顧愷之“以形寫神”《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宗教畫、人物畫、山水花鳥
吳道子“畫圣”
三、科技
(一)魏晉南北朝
(1)數學: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 592 6 ~ 3.141 592 7之間。
(2)農學:北朝賈思勰著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3)地理: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
(二)隋唐
(1)建筑: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
(3)火藥(四大發明之一):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
四、中外文化交流
(一)佛教傳入
(1)從東漢到北朝,陸續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翻譯成漢文。
(2)中國名僧西行取經。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
(3)伴隨佛教東傳而來的異域文化,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佛教外傳
(1)唐朝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歷經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佛教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2)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三)其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使節、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2)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和留學生,兩國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響。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 ... ...
關鍵詞: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