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免費課件下載,共16頁。
一、多元活躍的文化新格局
漢末至魏晉儒學地位動搖的原因是什么?
①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仁不能濟世,義不能衛己);九品中正制逐漸確立,門閥士族壟斷仕途,學習經學在政治上無意義。
②儒學本身存在缺陷(如:思辯性和理論性方面的嚴重不足) ;
③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尊道”;
④佛教盛行并且漸趨本土化。
佛教盛行的原因:
統治階級的扶持;社會動蕩,人民尋求寄托;佛教本身具有欺騙性,宣揚來生幸福;經濟利益驅使;佛教本土化。
危害:廣修寺廟,耗費財物;爭奪勞動力,影響財政收入;威脅中央集權。
唐中后期的儒學復興運動
韓愈 ( 率先 )、李翱等
(1)積極“援佛入儒”“援道入儒”,以建立一個融“百家之學”的儒家學說;
(2) 韓:反對佛教和道教,宣傳儒家的仁義是最高的道;
提出了儒家的“道統”思想,即儒家傳道的脈絡和系統;
闡揚《大學》中的修齊治平精神,排擊出世主義的宗教。
(3) 李:提出必須從“性命之源”的高度來理解孔子之道。
二人的思想成為北宋儒學復興和理學創立的先聲。
二、兼收并蓄的文化新成就
思考點: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出現了“詩圣”“書圣”“畫圣”等杰出人物。這一時期的文藝成就達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P44)
(1)經濟發展與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北方經濟發展,江南開發,大運河溝通南北)
(2)選官制度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官員知識水平提高)
(3)安定的社會環境提供了良好保障。(南北朝時期南朝較安定,隋唐統一后社會穩定)
(4)民族交融和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多元基因。
三、合和共生的交流新盛況
(1)中印之間的交流:東晉法顯(第一個出國取經的中國高僧)、唐朝玄奘,促進了佛教本土化
(2)中日之間的研討:鑒真、空海 在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并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
思考點:隋唐時期,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有哪些?(P46)
(1)文字:日本文字創制受漢字影響,漢字在朝鮮廣泛使用。
(2)思想:佛教、儒學傳入日本。
(3)社會習俗:朝鮮婦女發飾模仿南朝,日本和服受唐朝服飾影響。
(4)城市與建筑:日本都城平城京模仿唐長安城建造,日本寺模仿唐朝寺院建造,如招提寺。
(5)科技:造紙術傳入日本、朝鮮。
(6)制度:日本實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特點?
(1)交往范圍廣(對外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分布廣泛)
(2)交往領域全(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
(3)交往渠道多(官方、民間、貿易、宗教等)
(4)雙向學習,兼收并蓄
... ... ...
關鍵詞: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