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秦腔》PPT教學課件,共22頁。
新課導入
我國地域廣大,方言眾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戲曲,代表著本地文化的某些特點,比如廣東的粵劇,以北京為主的京戲等,秦腔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主要流傳于西北五省,在觀眾中特別是農村觀眾中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逢年過節,吼唱秦腔是秦人表達快樂、傾吐悲傷的最佳方式。
作者簡介
賈平凹,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于陜西丹鳳縣,1972年以偶然的機會進入西北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學編輯。后任《長安》雜志小說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創作,F為西安市文聯主席、《美文》雜志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兵娃》《姐妹本紀》《商州散記》《臘月•正月》《天狗》《晚唱》《愛的蹤跡》《商州》《浮躁》《廢都》《白夜》《秦腔》,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
了解秦腔
秦腔是我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
我國戲曲四大聲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
秦腔又稱亂彈,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
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
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
了解秦腔
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夸張性。
角色行當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計13門,又稱“十三頭網子”,表演唱做并佳。
秦腔的唱腔,用寬音大嗓,直起直落,給人以高亢激越、粗獷樸實之感。
看秦腔時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頭”吼聲地動山搖的時候,你才會此刻真正認
識到秦腔的豪放,這也是秦人的血性。 “秦腔”,中國西北地區的傳統戲劇,本文雖以
“秦腔”為題,但意在寫秦川人,意在通過對秦川人自導、自演、自觀、自評秦腔的癡
醉迷狂的傳統風俗的描述,寫出其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
寫作背景
賈平凹出生在陜西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他曾多
次寫過商州,但他覺得,那是一種泛商州的概念,真正為棣花鎮寫的太
少,太零碎了,用他的話說,《秦腔》是為生他、養他19年,并與他糾
纏到現在的棣花鎮寫的。
賈平凹難以掩飾對變革中故鄉之傳統生存方式正在走向消亡的痛苦。因
為“故鄉將不再是過去的故鄉”“我就是要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為農村
說出真正想說的話”。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說這是一種“還原式”寫作。
整體感知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比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點,指出它的生成與風土人情密
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畢現地表現了秦人對秦腔的喜愛與癡迷。
第三部分:總結全文,強調只有也有秦腔才能承載起秦人的喜怒哀樂。
整體感知
從文中找出能表現秦腔特點的語句,并加以概括。
①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長江流域的纖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
②評論說得委婉的是:唱得有勁;說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正面表現)
③你不漸漸感覺到了南方戲劇的秀而無骨嗎?(側面)
====> 秦腔:高亢激昂,樸實粗獷。
整體感知
在文中,作者認為秦腔高亢激昂,樸實粗獷的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認為,秦腔的形成與秦地的風土人情(秦地的地理構造和秦人的特點)密不可分。具體內容有:
①幾百年來,秦腔沒有被淘汰……其解是有的,就在陜西這塊土地上。
②這里的地理構造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統。(秦腔與秦地的關系)
③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ㄇ厍慌c秦人的關系)
整體感知
秦人有什么特點?秦人又如何與秦腔達到“
秦地有什么特點?它與秦腔如何“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的一統”?
的一統”?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概括。
“一抹黃褐的平原;遼闊的地平線上, “再去接觸一下秦人吧,……的人群是多么
……迎風正反翻覆……” ‘二楞’的民眾!”
====> 秦地:空曠平坦,厚重實在。 ====> 秦人:二楞粗獷,樸實豪放。
秦地與秦腔,二者在“粗獷豪放”方面達 秦人與秦腔,二者在“樸實粗獷”方面達到
到了完美的統一。 了“惟妙惟肖的一統”。
合作探究
請概括開演前人們的活動,作者為什么要這么細致地描?
①開演之前,鑼鼓喧天,人聲鼎沸,觀眾席場面宏大,人頭攢擁;
②小吃豐富,叫賣不絕;
③臺上鑼鼓不停,臺下你呼我應;
④小吃隔空買賣,擁擠產生沖突。這些細致的描摹使人如臨其境,體現了秦川人民
粗獷、質樸的性格特點,也有力地渲染了“秦人秦地、秦腔”惟妙惟肖的統一。
合作探究
第二段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這句話運用
了哪些修辭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首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來的高興、狂喜之
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次運用了比喻和移就(有意識地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
移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手法,極為形象地表現了秦腔“慢板”對秦川人
心靈的撫慰作用。
合作探究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也可以這么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的文化。那么,作者筆下
的秦人對秦腔又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么?
①農民是世上最勞苦的人。……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
②秦腔與他們,要和‘西鳳’白酒,……牛肉泡饃一樣成為生命的五大要素。
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高興了……痛苦了……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
====> 一句話:秦腔承載了秦人的喜怒哀樂。所以,秦人對秦腔的熱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此,我們可以用“癡迷”來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
第三段文字包含了哪些信息?
①村村有戲班,人人會清唱,寫出了秦腔普及之廣;
②帝王陵墓、石碑殘字,含蓄地暗示了秦腔的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
③土屋窗口、村口土塵、叫驢打滾、“我”的感受等,寫出了秦腔的生活氣息和強大的情感沖擊力。
合作探究
作者對所謂“二桿子”的人物有怎樣的評價?
有貶有褒。貶的是他們拿樹條兒打人,褒的是雖然徹夜不得看戲,但
他們忠于職責,維護秩序,這從側面表現出秦川人對秦腔的忠誠,也
表現出秦川人對秦腔本身的喜愛,不僅僅流于戲曲內容。
合作探究
第7段中作者寫了哪兩類觀眾?他們有什么特點?選這兩類觀眾來寫,對表現文章
的主題有什么好處?
兩類觀眾:“老一輩的秦腔迷”,他們因不能承受擁擠,便“蹲在戲臺兩側的
墻根”聽戲,從秦腔中獲得難以言傳的藝術享受;“大一點的,脾性野一點的
孩予”,他們在觀看秦腔表演的過程中獲得屬于自己的快樂。他們雖然都沒有
在正常條件下享受秦腔藝術,但他們同樣癡迷于秦腔。
好處:選這兩類觀眾來寫,對比鮮明、概括性極強,從側面寫出了村民們熾烈
的感情以及對秦腔的癡迷熱愛之情。
合作探究
藝術特色
(1)表現角度獨特,筆墨在秦腔之外,寫秦地、秦人,再寫到秦腔,很少正面
寫秦腔藝術本身。真意在寫秦人的生存狀態生命意志和精神面貌。
(2)語言鮮活、雅俗輝映、活潑風趣、直抒胸臆,鋪陳、排比、議論、抒情中
穿插民間傳聞、故事片段,莊諧并重,刻畫精妙,傳神生動,營造出具有濃郁秦
川風情的藝術氛圍。
(3)秦地蒼涼遼遠、茫無際涯,《秦腔》大氣厚重,文風激越,相得益彰。
鞏固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好一個安塞腰鼓!
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
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它使你驚異
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
能量!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節選自劉成章《安塞腰鼓》,有刪改)
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鞏固提升
答案: 這是對比的寫法。江南是水鄉,它展示的是陰柔之美,而黃土高原展示的是陽剛 之美,所以江南是無法承受這粗獷的力量的,通過對比來贊美黃土高原深厚的歷 史文化底蘊。
解析:
文段的重點描述對象是雄壯的“安塞腰鼓”,“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很明顯是與安塞腰鼓進行對比,用江南的柔突出安塞腰鼓的剛。
課堂小結
本文以一種帶有野性的樸素筆觸,不但繪形繪色地寫出了一個地方劇種的生
成特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秦川大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及風土人情的描繪,
展現了他們熱情蓬勃的生命力,透視了八百里秦川人民身上的民族氣質和生存狀態。
... ... ...
關鍵詞:秦腔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