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一個消逝了的山村》PPT免費課件,共26頁。
本課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 章內容。
2.了解詩歌基本知識 3.了解文章深刻內涵。
背景介紹
馮至(1905-1993),現代著名詩人。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 新詩。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 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錄自己大學畢業后的哈爾濱教 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 五年后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聯 大任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后來結集為《十四行集 》的詩作,影響甚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說 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仲尼之將喪》,四十 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則有1943年編的《山水》集。魯迅 稱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散文也寫得清新明 澈,別具一格。
背景介紹
文章選取了一個已經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 加上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在 呈現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的獨特感 悟,抒發作者對滋養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愛之情, 表達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以及共 創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
貳、文本梳理
梳理文章
第一部分(1-3):點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隱藏著一 段興衰史,引人關注平凡的山水。
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之景生發聯想, 抒發了獨特的人生感悟。
第三部分(11):總述自然風物給作者的啟迪, 事物在生命的深處有著某種聯系。
藝術手法
在筆法上,全文構思的結構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選取了一個 已經消逝山村的自然風物,疊加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 村的過去和現在交替呈現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 的獨特感悟,讓人生發出時空變幻、物是人非的慨嘆,寄予 了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共創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 馮至在這篇《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運用了靈活多變的敘述 方式,包括表達方式和句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描寫、議論、 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多樣轉換,以及句式的長短變化、整散結 合。馮至敘述方式的多變最大得因于其多種表達方式的靈活 轉換,這是馮至散文意蘊深遠,極具詩的特質的一大原因。
梳理文章
①作者猜想山村隱藏興哀史的依據是什么?
②作者描繪了哪些風物作為感懷的載體?
③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人生感懷?
梳理文章
①作者猜想山村隱藏興哀史的依據是什么? 主要句子: 但是一條窄窄的石路的殘跡泄露了一些秘密。 過了許久,我才知道,這里實際上有過村落。 使我們想到有些地方曾經和人發生過關系,都隱藏著 一小段興衰的歷史吧。 ②作者描繪了哪些風物作為感懷的載體? 眼前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樹、野狗、鹿子。
梳理文章
③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人生感懷? 人類歷史短暫,而大自然永恒 人類歷史的興衰,多因人事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珍惜 自然滋養人類,人類應該懂得敬畏、感恩自然 自然滋養人類,人類聲息相通,人與自然、人與人應 該和平共處
梳理文章
(1)我在那條路上走時,好像是走著兩條道路,一條路引 我走近山居,另一條路是引我走到過去。 一條路通向現實,一條路連接歷史,小山村是連接點,在小 山村里,我們能督導一切。 (2)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詩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 見君,共飲長江水。” 引用詩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這兩句 詩表明人和人之間,不管是時間或空間把他們隔離得有多么 遠,彼此的生命都有聲息相通的地方。
梳理文章
(3)在夕陽里一座山丘的頂上,坐著一個村女,她聚精會 神地在那里縫什么,一任她的羊在遠遠近近的山坡上吃草, 四面是山,四面是樹,她從不抬起頭來張望一下,陪伴著她 的是一叢一叢的鼠曲從雜草中露出頭來。
少女從形象到品質都像鼠麹草,如鼠麹草一般謙虛、純潔、 美好而堅強,小小的生命舍棄了浮夸,但默默擔負著一個大 宇宙的全部秘密。
梳理文章
(4)我看見這幅圖像,覺得我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 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山村的寧靜能讓人消除塵世的紛擾,回歸到生命的寧靜。謙 虛、純潔、堅強的小草,質樸的村女,讓作者知道一個小生 命是怎樣鄙棄了一切浮華,孑然一身擔當者一個大宇宙。作 者在這種聯想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梳理文章
(5)第二天太陽出來一蒸發,草間的茵子,俯拾皆是:有 的紅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還有一種赭 色的,放在水里立即變成靛藍的顏色。
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太陽出來后, 草聞茵子的色彩斑斕和旺盛的生命力。
梳理文章
(6)在風雨如晦的時刻,我踏著那村里的人們也踏過的土 地,覺得彼此相隔雖然將及一世紀,但在生命的深處,卻和 他們有著意味不盡的關連。
“風雨如晦的時刻”即作者寫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個 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帶 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寄予了珍 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共創人類美好家園的愿望, 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作者認為人與人,只要有相聯系的事物,不管時空的間隔有 多遠,彼此的生命都有聲息相通的地方。如今土地上的一切 曾經以坦白和恩惠對待那消逝了的村莊,現今居住的村莊同 樣給了我的生命許多滋養。
叁、知識梳理
知識梳理
孑然一身:孑:單獨。孤孤單單一個人。 赭色:中國傳統色彩名詞,紅色、赤紅色、深紅色。 蕭疏:凄涼的,孤寂的;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嗥叫:形容動物的大聲嚎叫。 風雨如晦:指白天刮風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樣。形容政治 黑暗,社會不安。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知識梳理
俯拾皆是 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俯拾皆是”,彎腰就可以拾到,形容很多,很容易得到。
肆、歸納總結
背景介紹
文章選取了一個已經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風物, 加上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村的過去和現在 呈現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的獨特感 悟,抒發作者對滋養自己的美好家園的熱愛之情, 表達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珍愛和平以及共 創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
藝術手法
在筆法上,全文構思的結構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選取了一個 已經消逝山村的自然風物,疊加作者豐富的想象,把一個山 村的過去和現在交替呈現在讀者面前,賦予對自然、對人生 的獨特感悟,讓人生發出時空變幻、物是人非的慨嘆,寄予 了作者珍愛自然、珍愛生命、共創和平家園的美好愿望。 馮至在這篇《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運用了靈活多變的敘述 方式,包括表達方式和句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描寫、議論、 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多樣轉換,以及句式的長短變化、整散結 合。馮至敘述方式的多變最大得因于其多種表達方式的靈活 轉換,這是馮至散文意蘊深遠,極具詩的特質的一大原因。
感 謝 聆 聽
... ... ...
關鍵詞:一個消逝了的山村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