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一個消逝了的山村》PPT下載(第1課時),共10頁。
學習目標:
1.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
2. 梳理文中景、物、情的關系,品味文中蘊含的哲思之 美。
3.陶冶性情,培養珍愛自然、珍愛生命、共創美好家園的 思想感情。
作家簡介
馮至(1905-1993),現代著名詩人。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1921年考 入北京大學,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27年4月出 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 錄自己大學畢業后的哈爾濱教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 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后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 聯大任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后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 影響甚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說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蟬 與晚秋》、《仲尼之將喪》,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則有1943年編 的《山水》集。魯迅稱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散文也寫得清 新明澈,別具一格。
n素材積累--馮至名句
1.用急躁等待將來,用后悔回顧過去,都等于獨立核算現在。
2.我們隨著風吹,隨著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錯的的溪徑,化成溪徑上行人的生命。
3.哪條路、哪道水,沒有關聯;哪陣風、哪片云,沒有呼應;我們走過的城市、山
川;都化成了我們的生命。
4.界限是一個可愛的名詞,由此我們才能感受到自由的意義。
5.社會在變,許多人都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許多事物沒變。 ----《憶平樂》
6.它們融容自得,仿佛與死和解了。 ----《忘形》
預習檢測
本篇文章的結構內容是?
山村興衰史: 舊路、名稱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
山村的余韻: 小溪、鼠麹草、雨季、有
加利樹、樹林、夜
山村的啟迪:人與自然關聯
自主思考
第2段說“我在那條路上走時,好像是走著兩條道路”這句話有 什么含義?
1、前一條路是實實在在的道路,即文中“我們走的路,是二三十年來 經營山林的人們一步步踏出來的處處表露出新開辟的樣子,眼前的濃 綠淺綠,沒有一點歷史的重擔”。
2、后一條“引我走到過去”的道路是指馮至在山村殘存的景象中,由 這條從過去走到現在的路引發的對歷史的思索。
一方面這座如今“在人類以外”的山林,過去“實際上有過村落”,在 歷史上也曾是充滿活力的山村。另一方面,縱然如今村民和房屋都已 經消逝了,但山野風物猶存,依然傳遞著生命的信息,山村的過去和現在 組成了一個充滿意味的世界。
合作探究
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過一系列文學手段來傳遞作者的
一種情感或理性的思考。
精讀5-10自然段,本文中承載作者情思的載體是什么?它們有何特點?
作者“在草木之間感到的余韻”是什么?
景物——聯想 情思(余韻)
小溪 :清冽、養人 人類聲息相通
鼠麴草:謙虛、純潔、堅強 生命的寧靜之美
彩菌 :點綴、滋養 生命的美好
有加利樹:速長、最高 生命的渺小
野狗的嗥叫:威脅、嚇人 生命對疾苦的恐懼
麂子的嘶聲:難逃人的詭計 死亡的可怕
課后作業
小組合作探究第六至十節,要求: 每個組探究一節,按照示例寫每 一段鑒賞性的文字,可從修辭手 法、景物特點、描寫方法、生發 的感悟等角度進行思考。
小組展示要求:小組集體朗讀該 節,然后1人展示鑒賞性文字。
... ... ...
關鍵詞:一個消逝了的山村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