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PPT優質課件,共29頁。
學習目標
1、了解郭沬若的生平及其創作。
2、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的內涵。
3、認識"五四"時期自我意識的覺醒,創造新世界的青春熱情,以及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
寫作背景
“五四運動"的狂飆,震動了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給了他極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岡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于新文化運動。此時他讀了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草葉集》,深受其影響,幾乎每天寫詩,開始了他詩歌創作的爆發期。1919年9—10月間,郭沫若從日本回國,當輪船行駛在日本橫濱海面時,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寫下了這首《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原載1920年1月5日上!稌r事新報·學燈》,收入《女神》第二輯。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49年;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
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總結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首詩在寫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①想象奇特。詩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邊上的一個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盡收眼底了,由此詩人才可以自由地調用這些本來宏大的意象。
②強烈的抒情色彩。全詩直抒胸臆,運用了四組“啊啊”、六個“喲”宣泄詩人熱烈奔放、雄壯豪邁的情感。
③語言形象生動。詩人將描寫對象人格化,寫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滾滾的洪濤在“毀壞”“創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動形象。
結合寫作背景談談《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當時“五四”運動所產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年輕氣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五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同時以偉大的創造力鑄建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代文明。詩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現了奮發自信的樂觀主義情緒,洋溢著“五四”時代蓬勃進取的精神和詩人飛揚凌厲的朝氣。
... ... ...
關鍵詞:立在地球邊上放號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