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PPT免費課件,共29頁。
歷史史實及史觀
歷史史實: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科技著作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牡丹亭》等文學、戲劇作品,了解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點,理解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
歷史觀:學習科學家對科學不懈追求的進取精神;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
科技名著
李時珍
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他出身于醫藥世家,從小對醫藥學產生濃厚興趣,成年以后隨父行醫。他潛心鉆研前人的醫學著作,在實踐中細心地治療病人,因此醫術提高很快。李時珍通過自己的醫療實踐,深感醫生對藥物的辨識和使用至關重要,有必要對古代的藥物學書籍加以整理和補充,編寫一部新的醫藥學著作。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共記載了藥物1 800多種,比前人所記載的增加370多種;收錄藥方11 000多個,比前人所收錄的藥方增加4倍;還附有1 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書中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侗静菥V目》自問世以后,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的內容非常豐富,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宋應星在具體介紹各種物品、生產工具及生產流程時,還繪有120多幅插圖,畫面直觀生動,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的形象!短旃ら_物》一書,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這部書后來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明長城和北京城
明長城
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明代長城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明長城多用磚石砌成,十分堅固。在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優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長城構造及作用
明長城有些城墻,平均高度為7—8米,城基寬6~7米,頂寬平均為4-5米。城墻的外側設有高約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長城沿線重要位置上還修建關城,是重要的防御據點和關卡,著名的有山海關、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等。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 ... ...
關鍵詞: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