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懷疑與學問》PPT教學課件(第1課時),共25頁。
學習目標
1.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把握議論文嚴密的論證結構。
3.結合具體語段分析本文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的特點。
走近作者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主持校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為古籍整理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尚書通檢》《中國疆域沿革史》等。
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論證分論點: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第三部分(6)論證分論點: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提出了哪幾個分論點?分論點之間是什么關系?
兩個分論點:
①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②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作者是如何論述第一個分論點的?
首先,第3—4段論述對于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能隨隨便便就信了;
其次,第5段論述通過正反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具體闡述以懷疑的精神讀書和治學;
最后,第6段提出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分析全文的論證過程。
首先,文章開頭兩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
其次,次第3—5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
最后,第6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層層深入,全面精當地闡述了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 ... ...
關鍵詞:懷疑與學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