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PPT精品課件,共20頁。
學習目標:
運用唯物史觀,利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工作重心轉移的重要決定,認識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
把十一屆三中全會置于新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整個歷程中去理解其重大轉折意義。
通過補充史料,幫學生理解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背景、對祖國統一大業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多媒體展示香港、澳門回歸的圖片,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聯系近代屈辱歷史,談感受;讓學生理解香港、澳門回歸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重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意義;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難點 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改革開放的進程。
偉大的歷史轉折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召開:1978年12月,北京
(2)內容: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決定進行撥亂反正。
(3)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撥亂反正
(1)原則: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2)表現:為受到迫害的各級人士平反;認真落實政黨、民族和宗教政策,重申僑務政策。
(3)總結: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的歷史。
3.修訂憲法
(1)修訂:1982年底,五屬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意義:這部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改革開放進程
1.對內經濟改革
(1)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
(2)城市改革:按照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原則,進行綜合試點。
(3)理論突破: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4)深化經濟改革: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進各方面的體制改革。
2.對外開放格局
3.目標與成果
(1)目標: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
(2)成果:到2010年,經濟總量躍升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1.“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
(2)內涵;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2.香港、澳門回歸
(1)時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2)意義: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3.海峽兩岸關系的進展
(1)緩和: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2)對話:1992年,大陸海協會與臺灣;鶗_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1993年,兩會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
(3)發展
①《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3月通過。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②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 ... ...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