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PPT教學課件,共23頁。
學習目標
1.唯物史觀: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論,客觀辯證地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響。
2.時空觀念:認識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3.史料實證:通過文獻資料記載,實證宋代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發展的表現、特點及影響。
4.歷史解釋:運用文獻資料,認識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農耕經濟的繁盛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學習重難點
重點:宋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及對外貿易的發展歷程。
難點:多角度認識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1.農業
(1)耕作制度
①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些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產量。
②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2)棉花的種植: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南方植棉逐漸普遍,帶動了紡織業的發展。
(3)邊疆農業:漠北、東北、西北、云南的農業都有顯著進步。
2.手工業
(1)制瓷業
①宋朝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
色彩多變,質感渾厚。
②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
③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
(2)礦冶業
①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
(3)印刷業:在宋元時期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
商業和城市的繁榮
1.商品經濟繁榮
(1)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
(2)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
(3)貨幣需求量劇增與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和交通系統的發展,都推動了商業的發展。
2.貨幣需求量劇增
(1)北宋:錢幣年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并開始出現紙幣——交子。
(2)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
3.海外貿易發展
(1)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2)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商品則以香料珠寶等為主。
(3)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
4.城市興盛
(1)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人口多時均超過百萬,市場活躍,交易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2)元朝恢復臨安的舊稱杭州,它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
(3)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經濟重心南移
1.歷程
2.影響: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
(1)北宋時,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額,分別錄取。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
社會的變化
1.門第觀念變化
(1)背景: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宋朝時,門第觀念發生根本變。
(2)原因:宋朝科舉制度不僅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而且更加強調公平竟爭。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不少人官居高位,給政治增添了活力。
(3)表現:人們的婚姻擇偶,也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而不再關心祖先名望。
2.人身關系松弛
(1)背景:宋以前,社會上長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視的賤民階層。
(2)表現:宋朝的家內服役更多地來自雇傭;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
3.社會控制放松
(1)朝廷對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加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繳納交易稅即可。
(2)官府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以及日常生活標準的限制更為松弛。
... ... ...
關鍵詞:《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