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中華民國的創建》PPT精品課件,共20頁。
中華民國的建立
武昌起義勝利后全國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勢的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南京召開,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總長、局長均為同盟會的會員。其它六部的實際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黨人手中。在擁有立法權的參議院,共有43名議員,其中同盟會會員就占了33人。
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武昌起義后清廷重新啟用袁世凱。任命他為湖廣總督,內閣總理大臣 ,交出指揮海陸軍的全部軍政大權,命其“統兵平亂”。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凱督率北洋軍一舉攻下漢口,漢陽。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議。同年12月,雙方代表正式和談。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思考: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孫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①臨時政府設在南京
②新任大總統應到南京就職
③制定《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權分立
三權分立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敗的一面。
成功
(1)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創立了中華民國 。
(2)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
(1)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2)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務沒完成。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 ... ...
關鍵詞:《中華民國的創建》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