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PPT(第2課時)
第一部分內容:新課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文章內容,弄清了劉備用誠心感動了諸葛亮,三顧茅廬終于見到諸葛亮。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手法中進一步領略三國英豪們的風采。
... ... ...
三顧茅廬PPT,第二部分內容:析讀課文深層探究
1.劉備的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1)體現在語言上:
張飛嚷道:“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劉備生氣地說:“……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
從劉備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2)體現在動作態度上:
“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
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臥于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
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睡覺,所以盡量放輕腳步,緩緩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2、本文篇幅不長,但人物個性卻十分鮮明,請結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諸葛亮:
(1)高風亮節
諸葛亮有一身才華,卻甘心做“南陽野人”,劉皇叔若非一片赤誠,不能邀其出山,可見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風亮節之行。
(2)仁心愛人
劉皇叔以天下蒼生為念,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馬之勞,這是儒者大義,足見其一片仁義。
(3)聰睿過人
一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廬,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見諸葛亮之智。
劉備:
(1)仁心愛人
劉備求賢若渴,非是為了一己之私,在諸葛亮未應出山時,劉備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是以蒼生為念,以此可見其仁人之心。
(2)誠心求賢
劉備為見得諸葛亮,不顧帝王身份,“凡三往”,可見其求賢之誠。
(3)虛心求教
劉備自知謀略不足,因此請見諸葛亮,言“開備愚魯而賜教”,可見其請教虛心。
(4)待人寬和有耐心
在張飛表現出急性子時,劉備表現出的是一種耐心與寬厚。
... ... ...
三顧茅廬PPT,第三部分內容:拓展延伸探究經典
探究1:為何《三國演義》經千年傳唱成為佳話且經久不衰?
明確:1.《三顧茅廬》的情節在史書中僅有寥寥幾筆,但在羅貫中的筆下,這個故事豐潤起來,并隨著《三國演義》的感染力一同為人悉知。
2.《三顧茅廬》的“隆中對”部分,表現了諸葛亮之智,又類似于總綱內容,給人深刻印象,因此經久不衰。
3.古代士人都有一個擇主而事的夢,求賢若渴也是賢君的表現,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的理想,因此經久不衰。
探究2:學了《三顧茅廬》后,你有什么收獲和啟發呢?
明確:①我們對人一定要誠心誠意;
②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
③要學習諸葛亮,刻苦攻讀,關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 ... ...
三顧茅廬PPT,第四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同學們,袁枚《隨園詩話》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節跌宕起伏,波瀾橫生,令人欲罷不能。然而,這僅僅是《三國演義》這部近八十萬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當你了解“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智者諸葛亮;當你認識“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曹操;當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將周瑜時,你才會真正明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中所蘊含的落寞與安然。請同學們帶著這節課的收獲,再讀《三國演義》,去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 ... ...
三顧茅廬PPT,第五部分內容:中考鏈接
閱讀《三顧茅廬》第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1、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對諸葛亮進行了描寫?寫出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運用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寫出了諸葛亮儒雅脫俗、胸懷天下、洞察時世、足智多謀、見識卓越的特點。
2、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答:從側面表現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不像諸葛亮自謙的那樣“年幼才疏”。
3、“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中的“美玉”和“頑石”分別指誰?
答:“美玉”指司馬德操、徐元直,“頑石”指諸葛亮自己。
4、諸葛亮對當時天下形勢有怎樣的分析?
答:曹操占有天時,不能與之爭鋒;孫權占有地利,可為援而不可圖;劉備占有人和,大業可成;三分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三顧茅廬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