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三顧茅廬》PPT免費課件(第1課時),共21頁。
學習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重點)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品味文中人物獨特的語言。(重點)
3.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理解古人胸懷大志的思想。(素養)
作者簡介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生卒年不詳。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
作品簡介
《三顧茅廬》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有刪節。題目是編者加的!度龂萘x》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期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著重敘述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反映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政治腐敗、生靈涂炭、農民起義、諸侯割據的社會現實。該書結構宏大,情節曲折,塑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整體感知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你從題目中讀出了哪些信息?
顧:拜訪。
茅廬:草房。
“三顧茅廬”指的是漢末劉備去臥龍崗訪聘諸葛亮的故事。
文題意思:文題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又點明了劉備求賢若渴,一再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
2.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師,留下一段佳話。
精讀細研
1.圈畫出文中與劉備相關的描寫,思考:劉備的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體現出劉備的哪些品質?
體現在語言上:
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
從劉備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劉備:
①仁心愛人:劉備求賢若渴,非是為了一己之私,在諸葛亮未應出山時,劉備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是為蒼生計,以此可見其仁人之心。
②誠心求賢:劉備為見諸葛亮,不顧貴胄身份,“凡三往”,可見其求賢之誠。
③虛心求教:劉備自知謀略不足,因此請見諸葛亮,言“開備愚魯而賜教”,可見其請教虛心。
④待人寬和,有耐心:在張飛表現出急性子時,劉備表現出的是一種耐心與寬厚。
⑤有遠大的政治抱負。
2.圈畫出文中與諸葛亮相關的描寫,思考:選文主要用什么手法對諸葛亮進行了描寫?寫出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點?
直接描寫:
a.通過描寫諸葛亮的外貌,表現諸葛亮的卓爾不群;
b.通過描寫諸葛亮的語言,表現諸葛亮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及不貪戀富貴功名,知恩圖報的特點;
c.通過描寫諸葛亮的動作,表現諸葛亮處世持守謹慎的特點。
側面烘托:
a.通過寫后人所作詩句,側面烘托了諸葛亮才華橫溢的形象特點。
b.通過寫劉備的禮賢下士,表現了諸葛亮卓爾不群。
3.第3段中諸葛亮針對劉備的詢問,闡述了哪些內容?強調了什么問題?體現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點?
①分析曹、孫兩大集團的狀況,分清敵友。
②指出荊、益二州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奪取的可能性,作為霸業的基礎。
③歸納策略要點并指出光明前景。
諸葛亮:
①高風亮節:諸葛亮有一身才華,卻甘心做“南陽野人”,若非劉備一片赤誠,他絕不出山,可見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風亮節之行。
②仁心愛人:劉備為天下蒼生計,諸葛亮表示愿效犬馬之勞,這是儒者大義,足見其一片仁義。
③聰睿過人:“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廬,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見諸葛亮之智。
... ... ...
關鍵詞:三顧茅廬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