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短文兩篇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知識備查
蘇軾(1037—1101) 宋代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壇領袖,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詩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蘇軾的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承天寺
蘇東坡的散文名篇《記承天寺夜游》中的承天寺,指的是湖北黃州的承天寺。蘇東坡曾謫居黃州,其間寫下此文。南宋后期,該寺毀于兵災。
寫作背景
蘇軾于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詩篇中“潛龍”一語遭謗,被下御史臺獄,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獄,史稱“烏臺詩案”。元豐三年二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卻“不得簽書公事”,實為看押。這篇文章開頭即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黃州貶所已經快滿四年了。張懷民(名夢得)此時也謫居黃州,暫寓承天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都因貶而獲“閑”。本文即蘇軾于元豐六年(1083年)在黃州任上所作的。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二部分內容:整體感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和停頓。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三部分內容:精讀細研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我不由產生夜游的雅興,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哪一夜沒有月光呢?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孤獨是一種很特殊的心境,它往往是人在經歷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來的一種情緒。有誰知道蘇軾的這段經歷嗎?
1.因烏臺詩案被貶。
2.在黃州無權也無事。
結合課文內容和寫作背景,我們可以探尋到蘇軾超越孤獨的曠達情懷。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四部分內容:合作探究
你覺得“月色入戶”中哪個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入”字用得好。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動來與人為伴。
“懷民亦未寢”中的“亦”說明了什么?
“亦”說明張懷民與作者的處境相同,情懷自然也一致。見明月而未寢,體現出被貶官之人的抑郁寡歡之情。
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發揮奇特的想象,用兩個新奇的比喻來描繪庭院景色。寫月光好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橫,原來是竹柏的影子,真可謂月光如水,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蘇軾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與張懷民深厚的友誼。
如何理解“閑人”一詞?
“閑人”,即清閑的人,這里并不是指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復雜的意味。
首先,“閑人”具體指有閑情雅致的人。
其次,“閑人”一詞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五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對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見的月下美景的描繪,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抒發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憂郁的曠達胸襟。
學后感悟
月亮自古以來就是柔美的化身,它掛在天上,盈虧往復,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月色當空,觀賞者的心境不同,月亮的意境也就不同。月亮在我們心中有童年的故事,有夜里母親的催眠曲……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增長,月亮在我們心中還會有更豐富的意蘊。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六部分內容:寫作特色
敘事簡潔,寫景別致。
作者寫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時,只用“亦未寢”三個字,略去相見時的對話,省了不少筆墨,使文章十分緊湊。全文寫景只有一句話:“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里先虛后實,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寫法巧妙,匠心獨運,有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七部分內容:課堂檢測
1.下列畫線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沉鱗競躍(jìng) 能與其奇(yǔ)
B.藻、荇交橫(xìng) 亦未寢(qǐn)
C.曉霧將歇(xiǎo) 夕日欲頹(tuí)
D.遂至承天寺(suì) 何處無松柏(bǎi)
2.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
(3)庭下如積水空明。( 。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八部分內容:拓展探究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4題。
京師花木最古者,首給孤寺①呂氏藤花,次則余家之青桐,皆數百年物也。……呂氏宅后售與高太守兆煌,又轉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猶在,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其陰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r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觴詠殆無虛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舊主,殊笛之悲⑤。
(節選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減)
【注】①給孤寺:寺名。②慕堂:呂元龍,乾隆時舉人,曾與作者同窗。③觴詠殆無虛夕:飲酒賦詩,幾乎沒有空過一個晚上。④馀:同“余”。⑤殊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畫線詞的意思。
①皆數百年物也( ) ②藤今猶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
A.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B.其真無馬邪(《馬說》)
C.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幼時記趣》)
D.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 ... ...
記承天寺夜游PPT,第九部分內容:課下作業
假如現在你就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蘇軾,面對天上的那輪明月,面對身邊同樣遭遇的朋友,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請選擇其中一個對象加以傾訴,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記承天寺夜游PPT下載,短文兩篇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