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核心素養
1.綜合思維:了解人地關系思想歷史演變的過程,理解人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性。
2.區域認知:知道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及其基本內涵,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3.人地協調觀:能夠結合資料,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 ... ...
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PPT,第二部分內容:強基礎 自主診斷
基礎素養
一、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1.原始文明——人類適應自然時期
人類以漁獵和采集活動為生,生產力水平極低,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很強,人類對環境的改造無論在程度上還是在規模上,都微乎其微。人類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環境。
2.農業文明——人類利用、改造自然時期
隨著耕作和灌溉技術的發展,______________變得穩定和可靠。人類在利用環境的同時,開始改造自己周圍的環境,以便更加適合生存和發展。但這一時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仍然很強。農業文明時期出現的環境問題,多為______________。
3.工業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時期
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促進了社會發展。但人類對自然資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環境問題,甚至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
4.可持續發展
(1)概念:可持續發展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______________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2)基本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包括代內公平、______________公平以及責任公平。責任公平指發達國家應對幫助貧窮國家改善經濟狀況負有更大的______________,并為改善地球環境提供更多支持。
②持續性原則: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______________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發展要具有可持續性!
③共同性原則:雖然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對可持續發展采取的政策、實施步驟不同,但是最終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是大家______________的責任和總目標。只有全球協調一致共同奮斗,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5.人類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
(1)生態文明:是以人與______________、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和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文明狀態。
(2)建設生態文明的措施:要樹立“ ______________”的觀念。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兩者之間要保持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狀態。人類尊重______________、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然則滋養人類、哺育人類、啟迪人類。
(3)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明確發展與______________是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關系。一是現代化必須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基本前提。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是不發展、不作為,而是要通過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實現現代化。
... ... ...
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PPT,第三部分內容:析疑難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可持續發展
“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達成,涵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它是一份結束貧窮、為所有人創建有尊嚴的生活、不落下任何一個人的路線圖。”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新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呼吁世界各國在人類、地球、繁榮、和平、伙伴的5個關鍵領域采取行動。
新設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將在未來15年內,應對世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三項相互聯系的元素,即經濟增長、社會包容性和環境可持續性。
[問題探究]
問題1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推行的目標實施的重要條件是什么?
提示: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
問題2 聯合國倡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得到了193個會員國的積極響應,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原則?
提示:共同性原則。
問題3 可持續發展的三項相互聯系的元素,其中的聯系是什么?
提示:經濟增長是條件;環境可持續性是基礎;社會包容性是目的。
探究歸納
1.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其內涵包括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
2.原則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包括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三項,其具體的內容、要求如下表所示:
【易錯警示】 理解可持續發展容易存在的三個誤區
(1)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也必須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因此可持續發展,并不是限制發展,而是可持續的發展。
(2)三大原則的側重點不同,公平性側重的是權利,共同性側重的是義務,持續性側重的是發展。
(3)可持續發展并非單指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是從更高、更遠的視角來解決環境與發展的問題,強調社會經濟因素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聯系與協調,尋求人口、經濟、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故可持續發展并不單指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在改造環境和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多學科的興趣和研究,也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可持續發展。據此回答(1)~(2)題。
(1)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 )
A.社會的持續發展
B.經濟的持續發展
C.生態的持續發展
D.資源的持續發展
(2)下列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
A.可持續發展就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
B.發達國家應停止過度消費,發展中國家不需要
C.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長
D.各國在開發本國自然資源時,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
探究二 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青田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該縣傳承千年的“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農民在山腳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魚啄食雜草與小蟲,在稻田里自然生長。下圖為青田縣“稻田養魚示意圖”。
[問題探究]
問題1 “稻魚共生”的生產方式體現了生態持續發展的理念,說明其具體表現。
提示:水稻田為田魚提供生存環境、食物;田魚為水稻除草、吞食害蟲、耘田松土;“稻魚共生”減少化肥、農藥和飼料的投入等。
問題2 “稻魚共生”系統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農業技術,可能對當地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提示:提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收入,增加就業;利于文化傳承,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等。
... ... ...
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PPT,第四部分內容:提能力 通關集訓
2019年3月3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這是地球一小時開展的第13年,也是它正式進入中國的第九年。據此回答1~2題。
1.“地球一小時”的主要目的是( )
A.節約能源,緩解我國電能的壓力
B.減輕環境污染,提高生活質量
C.倡導節儉、環保的生活與工作方式
D.體察民情,構建和諧社會
2.各個城市、政府、企業、社區的以上做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
解析:第1題,作為一項體驗和宣傳日活動,不可能對緩解我國的能源壓力、減輕環境污染起到很大作用,目的在于讓全球民眾了解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并讓他們意識到個人及企業的一個小小動作將會給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帶來怎樣深刻的影響——小小改變就可能帶來巨大影響。第2題,共同參與,積沙成塔,從而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公眾參與,這是共同性原則的要求。
答案:1.C 2.C
3.關于可持續發展內涵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指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方面的持續發展、谏鷳B持續發展是目的、凵鐣掷m發展是基礎、芙洕掷m發展是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圖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義分別是( )
A.①生態系統、谏鐣到y、劢洕到y、苋说墓芾碚{控
B.①生態系統、诮洕到y、凵鐣到y、苋说墓芾碚{控
C.①社會系統、谏鷳B系統、劢洕到y、苋说墓芾碚{控
D.①社會系統、诮洕到y、凵鷳B系統、苋说墓芾碚{控
5.“慢生鴨”飼養者在利于消費者健康前提下獲取高利潤的做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公正性原則
6.為了生產“綠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劇毒的農藥防治病蟲害、谝M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墼诿娣壑刑砑釉霭讋、防腐劑、芾米魑锖οx的天敵防治蟲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關鍵詞: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課件免費下載,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PPT下載,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