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物的社會》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經 典 晨 讀
酬樂天頻夢微之
元 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
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
唯夢閑人不夢君!
【作者背景】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市)人。出身于衰落的官僚家庭,家境清苦,幼而好學,15歲考取明經科,25歲中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后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試,名列前茅,被授左拾遺之職,后又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被貶斥后轉而依附宦官,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拜武昌軍節度使,卒于任所。元稹是與白居易齊名的新樂府運動領導人,兩人詩風相近。在詩歌理論上,元稹與白居易的文學主張也相同,他們都推崇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傾向,主張詩歌應反映現實,尤其要揭露“病時之尤急者”。
元稹論詩以風雅比興為準繩,他推重“稍存寄興”的諷喻詩創作,提出諷喻詩創作的準則為“寓意古題,刺美見事”,批評辭藻華美的詩文。在這種理論基礎上,元稹與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至821年)形成了“元和體”詩風。
這是一首酬和詩,寫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這時,元稹貶通州,白居易謫江州,兩地迢迢數千里,通信十分困難,F在,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來的一首詩,詩中道:“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老朋友感情這樣深摯,使他深深感動,因此作詩酬和白居易。
【主旨感悟】
此詩用深情的筆觸刻畫了詩人對好友惦念、牽掛自己的感動以及對對方的懷念之情。
【藝術鑒賞】
構思精巧,感情真摯。
“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夢包含了希望與絕望之間極深沉、極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進一層,把不能入夢的原因作了近乎離奇的解釋:“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我本來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和你夢里相逢,過去也曾多次夢見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顛倒,所以“唯夢閑人不夢君”。這就把凄苦的心境寫得入骨三分,內容也更為深廣,元詩用不能入夢寫心境,是世所罕有,寫出了人之至情。
... ... ...
作為生物的社會PPT,第二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1.反復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學會篩選信息,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3.了解本文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的相似之處,理解作者的科學理念。
4.學習本文借事喻理、以小喻大、聯系比較的寫作手法。
... ... ...
作為生物的社會PPT,第三部分內容:課 前 預 習
(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
1.走近作者
劉易斯·托馬斯(1913—1991),美國醫學家、生物學家,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系主任,耶魯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1974年出版隨筆集《細胞生命的禮贊》,該書收文29篇,獲該年度美國圖書獎。代表作《細胞生命的禮贊》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18年來好幾家出版社印了20多版,至今暢銷不衰!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連拋出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做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端概c蝸!肥撬牡诙疚募。讀過《細胞生命的禮贊》并仰慕劉易斯·托馬斯的人們,不由得會牽掛那水母和蝸牛的命運。托馬斯就是有這種魅力,能通過這種不可思議,然而又富有洞見的觀察,來說明生和死這些永恒的課題。因為,他一直關注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現象。
共生與合作是他第一本書的主題之一,也是這第二本書的主題之一。在這29篇文章里,托馬斯談生談死,談人間,談地獄,談民主和自由的社會設計,談水獺、金魚和疣子,談疾病,談思維,談詩,談語言學和標點符號。用他特有的“托馬斯方式”,謳歌生命,保衛生命,捍衛生命固有的諧調,捍衛不容侵犯的人性,干預社會機體和公眾心理上的疾患——這時,他是超越了科學家的。但是,正因為他不止是一個科學家,他才是這樣好的一個科學家。他關于科學發現的過程、關于科研的規劃與管理、關于國家的科研政策、關于美國保健制度的困窘、關于生物——醫學科研中的社會和倫理含義等一系列問題的論述,值得每一個關注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的人認真研究。
2.了解背景
1970年,托馬斯任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時,應邀在一個關于炎癥的學術討論會上作“定調演說”。他輕松幽默的泛泛而談被錄了音。不知怎的,演說的整理稿傳到了《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主編的手上。那位主編是托馬斯實習醫生時期的年兄契友,他喜歡這篇東西,便請托馬斯為他的雜志寫一系列短文,讓他照此泛泛而談,條件是題目不限,一文不給,一字不改。
... ... ...
作為生物的社會PPT,第四部分內容:進 入 課 堂
第一課時(研讀課文第一、二部分)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用幽默的語言說明昆蟲群居的活動與人類有點聯系。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所以,描述昆蟲行為的人唯恐被指斥為“違反科學”,都不遺余力地從“有異于人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為,說它們“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作者對這些人是持批判態度的。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文章的中心部分,重點寫許多生物都過著個體的與群體的兩種生活,詳細寫群體智慧的發揮。
作者進一步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過著兩種生活”。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看不出它們“有什么思想”;但是隨著群體的增大,智慧逐漸增強,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協調性,儼然成了一個龐大的活物,而個體則更像是這個“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螞蟻搬運食物、建造蟻丘是這樣,蜜蜂尋找花蜜、營造蜂房也是這樣。不唯昆蟲如此,小到黏菌,大至魚群、飛鳥,都表現出這種集體的智慧。它們作為個體是微不足道的,但凝結成為一個整體,“組成巨大的生物”,就顯示出非凡的力量。
... ... ...
第二課時(研讀課文第三部分,總結全文)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與人類社會對比,我們人類也有欠缺的地方,委婉地表達了人們應該像那些生物一樣團結合作,探索并互相呼喚。作者以人類發表論文指出“許許多多以微薄的貢獻進入人類知識庫的技術,乃是17世紀以來西方科學的秘密所在,因為它獲得了一種遠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發出的共同的、集體的力量”而結束全文。
1.如何理解“電路好像還在,即使并不總是通著電”這句話?
答:“電路”比喻社會結構,人的社會聯系;“通電”指人們意識到個體之間融合的重要性從而互相聯系、同步活動。作者認為人類的生存如同昆蟲一樣,被聯系在一個系統的“電路”之中,這種“電路”不為許多人所意識。但人類作為更高級的生物,應該也有可能認識到這一獨特的性質。
2.作者引用齊曼的話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以科研為例,援引權威人士的觀點,再次強調個體的智慧與群體的智慧,就像一個鋸齒與整條大鋸的關系,個人的孤獨靜默也許有助于一些發明創造,但這些發明創造必須融入到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意義。
3.“改換幾個術語,降低一下格調,這段話就可以用來描繪營造白蟻窩的工作”,這一句話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思想?
答:這句話意在闡明我們科學研究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跟群居性生物活動有相似之處,巧妙地把人類從事科學研究的活動與白蟻筑巢的活動等同起來,以強調人類應該重視“共同的、集體的力量”,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文明的嘲諷,對生命的禮贊。
4.最后,作者對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答:作者意在告訴我們,在科學研究時,應發揮集體的力量,感受交流溝通的快樂,表現出深厚的人文主義關懷精神。
(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
1.假設你們是一群螞蟻、一群蜜蜂、一群鯡魚或黏菌細胞,為了維持生計。你們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
(1)螞蟻組:我們螞蟻家族人丁興旺,是個大家庭。我們培植真菌,喂養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我們的同類織巢蟻屬還會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真菌園使用。我們利用智慧覓食,組合集體的力量搬動食物。在建造蟻穴時,我們會集體搜集樹枝,作好統籌規劃,通力合作,先砌墻,再蓋頂,遇到障礙時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2)蜜蜂組:我們家的主要勞動力工蜂會外出尋找花蜜,通過形態各異的優美舞姿向同伴傳遞信息。工蜂在筑巢時會共同協作,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當我們的家庭成員壯大到一定程度后,我們會出動分化成兩支數量相等的團隊,一支追隨老蜂王,一支跟隨新蜂王,組建成兩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3)細胞組:別看我們是微生物,我們的力量可不!在我們的幼年時期,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阿米巴狀細胞,我們吞吃細菌,彼此疏遠,不相往來?墒钱斘覀兊拈L官——一些特殊細胞放出聚集素后,我們會聞令趕來,聚成一個星狀細胞,彼此融合,構成一個動作遲緩而又結實的小蟲子,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頂端帶一個實體,由它負責繁衍后代,此后,我們的子孫繼續重復我們的生活方式。
(4)鯡魚組:我們和其他魚群一樣,集體行動,共同抵御外敵入侵。當我們聚在一處時,我們的功能勝似一個多頭魚組成的巨大生物。
... ... ...
作為生物的社會PPT,第五部分內容:總結中心
這篇科普隨筆,從個體和群居兩個方面對昆蟲動物的有趣研究與人類的行為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得出與眾不同的觀點。他一反生物學家把人和群居性動物截然分開的成見,提出了人和群居性動物有共同性的新見解。這種共同性就是群居性的共性動物作為生物,像人一樣密切相關,具有最為廣泛的社會屬性。
鑒賞藝術
1.語言簡潔、幽默,意蘊深刻,發人深省。
文章一開頭就展現了作者的幽默筆觸,將一群醫學家描寫成動物的活動狀態,在描寫蟻群時將它們描述為“小機器”,“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描寫一只獨行的螞蟻時,說它是“一段長著腿的神經節而已”,充分體現了其語言特點。
2.用例豐富,說理形象,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
在講述生物的社會時,列舉了螞蟻的個體和集體活動,建造蟻丘的過程;白蟻的群體智慧在其建造中的運用;蜜蜂的緊密聯系性,此外還有黏菌細胞的單個動物合成一個生物的群體性。如此眾多的事實充分論證著生物的社會;最后將人類的活動與上述動物活動作比,進一步說明了主題。
3.打比方說明。
作者把大西洋城邊青天白日下的海濱木板路上為舉行年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學家們比作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然后,仍從生物學昆蟲生活的習性角度形象地闡釋說明了參加年會的科學家們的所作所為。這種說明形象生動,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好奇。運用打比方說明時,喻體也各有特點:有的將人的行為比作群居性的昆蟲行為,如第一段;有的將群居性生物的行為比作人的社會屬性,如螞蟻、白蟻的生活形態;有的將群居性生物的行為用專門的生物專業術語作比,如對蜜蜂的生活形態進行說明,曾這樣介紹:“工蜂在營建蜂窠的時候,看上去就像胚細胞在構成一片發育中的組織:離遠一點看,它們像是一個細胞內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對稱多邊形晶體。”蜜蜂分群時,分開的兩部分“像一個卵子分裂一樣,這個毛茸茸晶黑金黃的龐然大物分裂成兩個,每一個都擁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組”。
... ... ...
作為生物的社會PPT,第六部分內容:〔名著博覽〕
《三國演義》人物欣賞(三)
周瑜: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登場給人的印象是“資質風流,儀容秀麗”,因與孫策同年,并結為兄弟。他以出眾的才智讓孫策相信,得到他后,大事可成。孫策臨終時,曾關照周瑜竭力輔佐孫權(第二十九回);孫權母親彌留時曾告誡孫權,要以師傅之禮對待周瑜,不可怠慢。周瑜再度出場,就是一位主戰派,而且由此得到孫權的信任,拜他為大都督(第三十八回)。赤壁之戰前夕,孫權猶豫不決,便把他召回到自己身邊。實際上,周瑜這時早已下定決心,要與曹操決一雌雄,但見著魯肅時,卻故意以退為進,做一番試探。接著,他精到地向孫權作了形勢的分析,使孫權堅定了抗曹信心。
這段描寫相當精練地把周瑜的思想性格勾勒了出來,這時,他求孔明助他一臂之力,共同破曹,也是真心實意的,但當他看到孔明智謀超群,料事過人,不禁大吃一驚,才開始產生忌妒之心,而萌生殺機。這一點,既說明周瑜的乖覺,又說明他心地的褊狹。此后,在與曹操的交戰中,暗地一直和孔明斗法,越斗越感到孔明的才智遠勝于他,使他惶惶不可終日,于是他要用斷糧、逼箭等手段,借曹操之手或借軍令,把孔明除掉,無奈對方棋高一著,他才未能得逞。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PPT課件免費下載,作為生物的社會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