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詩》PPT下載
第一部分內容:經 典 晨 讀
節婦吟
張 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作者背景】
張籍(約766~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縣)。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張籍家境貧困,官職卑微,又害眼疾,孟郊《寄張籍》詩戲稱他“窮瞎張太祝”。他的詩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如《塞下曲》痛陳窮兵黷武之害;《涼州詞》描述唐朝同當時少數民族的戰爭;《求仙行》《吳宮行》嘲諷了統治者的思想愚昧、生活荒淫;《山農詞》《賈客樂》則以農民的艱難困苦反襯了商人的奢侈豪華。
此詩另本題下注云:“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中唐以后,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韓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轉地加以勸阻。張籍是韓門大弟子,他的主張統一、反對藩鎮分裂的立場一如其師。這首詩便是一首為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名作。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男女情事之詩,骨子里卻是一首政治詩。題為“節婦吟”,即用以明志,將拒絕之意表達得極為委婉,李師道讀后,也覺無可奈何。
【主旨感悟】
此詩是張籍為拒絕節度使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運用比興手法,委婉而堅定地表明自己忠于朝廷,不愿依附李師道的堅定立場。
【藝術鑒賞】
1.委婉含蓄,意蘊深沉。
此詩似從漢樂府《陌上!贰队鹆掷伞访撎ザ鴣,但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詩是說這位君子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婦,還要對“我”用情,此君非守禮法之士甚明,語氣中帶微詞,含有譴責之意。這里的“君”,喻指藩鎮李師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來,直接指出李師道的別有用心。
... ... ...
談中國詩PPT,第二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1.掌握基礎知識及重要的詩詞名句;了解作者闡明的中國詩的特點,把握文章說理的層次。
2.學習本文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對待中國詩歌以及對中國詩歌研究的正確態度,反對詩歌研究中的本位思想。把握作者闡述中國詩的特點。學習和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
... ... ...
談中國詩PPT,第三部分內容:課 前 預 習
(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
1.走近作者
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于教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1933年從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后,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婚,同赴英國留學。1937年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
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1938年秋歸國,先后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英文系主任。與此同時,他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執教或任職。1953年后,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學術著作《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編》《七綴集》等!秶恰芬延杏、法、德、俄、日、西語譯本!墩勊囦洝肥且徊烤哂虚_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史、子等古籍進行考釋,并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2.了解背景
錢鐘書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于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當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評中國人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于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鐘書的著作對于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對于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及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是錢鐘書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用英文對美國朋友作的一次演講,主要談了中國詩與西方詩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對待中國詩歌以及中國詩歌研究的正確態度。
... ... ...
談中國詩PPT,第四部分內容:進 入 課 堂
第一課時(研讀課文第一、二部分)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為評論中國詩要全面了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并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待,只有這樣才公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先中外對比,直接概括;再類比中國其他學術藝術門類,說明詩并非特例。最后歸結原因,比喻、類比生動詼諧。
1.作者為什么認為“發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位外國讀者,或者是位能欣賞外國詩的中國讀者”?
答:這句話是作者針對發問者的立場來說的。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他會辨別,但不會籠統地概括中國詩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個詩人的特殊、獨個的美一一分辨出來”,“他至多就本國詩本身分成宗派或時期而說明彼此的特點”,很難形成整體印象,絕不會發生這個問題。只有讀過外國詩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才會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去求證這個問題。
2.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具有哪些特點?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比較論述的。
(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
1.“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這句話語意比較含蓄,弄清句中“盡職”的特指意義是解讀整個語句的關鍵。為此,需要關照全段中與此相關的語句(“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后面“因為……”說的是“不能盡職”的原因)。
2.“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的含義是什么?
“早熟”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這句話借助比喻和對比,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性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3.如何理解“聰明”一詞?
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謂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的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流傳下去,貽害無窮。
... ... ...
第二課時(研讀課文第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精讀文本,自主研討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分析中外詩歌的“同中之異”:1.篇幅短小。原因是,“一篇詩里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限制了中國詩的篇幅”。2.富于暗示性,“言有盡而意無窮”。3.“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一跟語言的本質有關,中國詩調較輕,比不上西洋詩調的沉重;二是中國古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中國詩“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4.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說明中國詩與西洋詩的共性。
1.第3自然段中“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體也許正是詩心的產物,適配詩心的需要”,這句話作者想要說明什么意思?
答: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形式與內容應該完美結合:詩體正是詩心的產物,適配詩心的需要。比喻形式和內容相互作用,談詩體、詩心互相制約的關系是“雅”事,鞋和腳都是“俗”物,“雅”事居然憑“俗”物說明白了。如此妙喻,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2.第3自然段中“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是什么意思?
答:這里的“易盡”指短小的篇幅,“無垠”指悠遠的意味。借助比喻,通過比較,中外詩歌的異同一目了然。
3.第6自然段中,“可是中國詩的‘比重’確低于西洋詩;好比蛛絲網之于鋼絲網。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
答:作者用“蛛絲網”和“鋼絲網”,“樂隊合奏”和“吹蘆管”的對比,指出中西詩的差異。中國的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西方詩狂放,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看似輕淡,卻字字珠璣,敲人心扉。
... ... ...
談中國詩PPT,第五部分內容:〔名著博覽〕
《三國演義》人物欣賞(一)
劉備:小說的中心人物,是作者極力頌揚的理想中的開明君主形象,具有器識非凡的統治才能。“仁義寬厚”、“知人善任”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他“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是標準的龍顏模樣,正宗的龍子龍孫。在劉備的性格深處積淀著古代仁君賢主的種種美德。
劉備的誠篤忠厚,崇尚義氣,不僅僅表現在對待結拜兄弟上,就是對待其他部將,他也是傾誠知己,知人善任。作者還著力刻畫了劉備寬仁待民的品德,特別是在劉玄德“攜民渡江”中,體現得更為生動。
不過劉備也有感情用事的性格特點,有時還見識淺陋,感情用事。
至于劉備的投擲阿斗,獵戶殺妻等故事,都給人一種難以置信、近似虛偽的感覺。魯迅說小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諸葛亮: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歷史上的諸葛亮乃是蜀國的丞相,幫助劉備打了天下,又幫助劉氏父子坐了江山。他一輩子兢兢業業、忠心耿耿、恪守職責,為蜀國的奠基立業耗盡了全部精力。他智謀超群,才能過人,在當時,無論軍事、政治、外交,都有很大的建樹,是一個杰出的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軍事家。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PPT課件免費下載,談中國詩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