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PPT
第一部分內容:一、教學目標
理解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領會天涯淪落的感傷和豐富內容;
描寫音樂的藝術
... ... ...
琵琶行(并序)PPT,第二部分內容:二、教學內容
1.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的現實主義創作理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其詩語言通俗易懂,相傳老嫗也能聽懂。
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創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代表作:《白牡丹》《買花》《暮江吟》《長恨歌》《琵琶行》《觀游魚》《鳥》《賦得古原草送別》《問劉十九》《宮詞》
知識點: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稱)
“劉白”-------(劉禹錫和白居易的并稱)
“元輕白俗”-------蘇軾《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二人在詩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詩過于強調通俗平易,元詩還流于輕佻淫靡.后人“學淺切于白居易,學淫靡于元稹”,故蘇軾譏之為“元輕白俗”。
2.解題
(1)關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2)關于小序:
詩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3)《琵琶行》
《琵琶行》是中國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詩中雖有較濃重的感傷意味,詩人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的同情,同時也寄托了對自己遭貶的悒郁、憤懣之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描寫的細致生動,比喻的新穎精妙(如對琵琶聲的描寫),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3.寫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諫官,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琵琶行》。
4.疏通字詞
賈(gǔ)人 荻(dí)花
管弦(xián) 六幺(yāo)
鈿(diàn)頭 嘔。è璾y。
嘲哳(zhāozh。 蝦(há)蟆陵
... ... ...
琵琶行(并序)PPT,第三部分內容:三、知識點梳理
主題內容:
一個是處于封建社會底層的歌女,一個是被壓抑的真正知識分子,雖地位懸隔,在這風清月白的環境下自然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和交流,成為知音,可見其對歌女人格尊重的進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才、不容賢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蘊含著許多能使人從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時代、階級的局限,成為后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實意義)
基礎知識:
A.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話,名詞)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2.數:
使快彈數曲(幾,不確定的數目,數詞)
一曲紅綃不知數(數量,名詞)
3.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 ... ...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PPT課件免費下載,琵琶行并序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