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與學問》PPT教學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歷史學家,江蘇蘇州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歷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懷疑與辨偽,有不少創見。編有《古史辨》、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
... ... ...
懷疑與學問PPT,第二部分內容: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提示:可看開頭兩句名言)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治學必須有懷疑的精神。
2、本文的兩個分論點是什么?(提示:可看文章第六段,承上啟下句子)
分論點1-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步驟。
分論點2-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1)國難危機時的口頭消息
(2)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3)聽說“腐草為螢”
(4)戴震善問的例子
道理論據:(1)“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疑”—張載
(3)“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 ... ...
懷疑與學問PPT,第三部分內容:逐段理解課文
1、2段引用學者的名言以提出論點,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這種寫法,既提出了論點,同時學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論據,這就使得論點的說服力更為增強。
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比喻論證?
這句是比喻論證,設喻以說明“事實和根據”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實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學問的實例。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緊緊相聯。這段講了做學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據是“靠別人的傳說”,自然就要出現一個問題——如何對待這“傳說”,而下文緊接著就談論這個問題。
二、形成層進,使文章論說深入一步,進了一層。這段講學問的基礎是什么,下面進一步講如何對待這個基礎,內容深入了。
三、鋪石墊基,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這個關系到全篇中。動議題的問題,本段雖未加以論說,而“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這點已在本段得到說明,這就為后文論述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墊下了基石,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第4段可以分三層意思,是哪三層?
第一層(開頭到“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指出“懷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種“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懷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第二層(“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學根據”)舉二例(“三皇、五帝”的傳說、“腐草為螢”的記載)具體說明如何以懷疑的精神對待傳說。
第三層(末句“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懷疑的精神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談懷疑精神對做學問的意義,為什么寫了第4段還寫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兩段的內容有何相異?
第4段說的是對于“傳說”要用懷疑精神對待,第5段則說“我們不論對干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各種各樣的書本,各家各派的學問,做學問者時時在評判,常常要棄取,這方面論及了,文章的論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將是缺陷。寫了第4段,又寫第5段,可見作者構思的周到。
... ... ...
懷疑與學問PPT,第四部分內容:歸納中心
議論文在提出論點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論證,這樣才有說服力。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著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
... ... ...
懷疑與學問PPT,第五部分內容:想一想
沒有懷疑就沒有新知
“讀書貴有疑”。著名科學家李四光也說:“不懷疑不能見真理。”在學習上、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過因懷疑而獲得新知的經歷。請選一則有意義的事例,寫一段話
關鍵詞:鄂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懷疑與學問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