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PPT
第一部分內容:自然環境
1.讀圖并結合七年級所學知識,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那里的自然條件(氣候、河流)。
2.在圖中找出古代印度的重要城市。
地處南亞次大陸,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
自然條件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個南亞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
... ... ...
古代印度PPT,第二部分內容:文明歷程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了城市國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最著名。
公元前15世紀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起奴隸制小國。
公元前2500年出現城市國家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國
前6世紀起半島逐漸統一
前3世紀摩揭陀國阿育王基本統一半島
再次分裂
... ... ...
古代印度PPT,第三部分內容:種姓制度
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內部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
請根據種姓制度中四個等級的不同職業,猜猜他是那個等級?
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為主
從事宗教事務
從事農、牧、漁、養豬業以及其他職業。
從事國家軍事、行政事務。
特點:
1、等級制度十分嚴格,不同等級之間有嚴格的界限;
2、不同等級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級的人不能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
目的(實質):維護高級種姓的統治。
... ... ...
古代印度PPT,第四部分內容:佛教
自主學習思考:
1.佛教產生的時間、地點、創始人?
2.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背景?
3.佛教的教義是什么?
4.佛教在什么時候被弘揚?
5. 既然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等級制度,為什么身為統治階級的阿育王還要宣揚和傳播佛教?
1.佛教的產生
產生背景:種姓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種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滿,反對婆羅門特權的情緒不斷高漲
產生時間:公元前6世紀
創 始 人:喬達摩·悉達多,后被稱為 “釋迦牟尼”。
2. 佛教教義
佛教經典
統稱《大藏經》
佛教教義
(1)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宣揚的種姓制度;
(2)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才能擺脫“苦”,到達“極樂世界”
如何理解佛教教義?
①佛教宣揚“眾生平等”這一主張表面上是要反對古印度的等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要求,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②佛教許給人們的只是虛幻的平等,而不是現實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對奴隸制,并且把剎帝利擺在第一位;她用來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們服從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要忍耐順從,不要反抗。
佛教成了統治階級奴役和統治勞動人民的精神工具。
3.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1、發展
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大力弘揚佛教,在古代印度興建了
許多佛寺和佛塔……派僧侶到鄰國傳教。
2、佛教的傳播路線
公元前后(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
唐朝鑒真東渡后,佛教傳入日本
佛教現在主要流傳的區域:亞洲地區
... ... ...
古代印度PPT,第五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南亞的印度是人類文明的又一個發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這里出現了奴隸制小國。后來,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它人為地把印度社會自上而下分為四等,等級不同,權利義務不同。在反對種姓制度的斗爭中,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
如何理解佛教教義?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這一主張表面上是要反對古印度的等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要求,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主要表現為“業報輪回”的平等。認為不管高級種姓還是低級種姓,修了善業的來世將生于富貴人家 ,修了惡業的來世將生于低賤的人家。
佛教成了統治階級奴役和統治勞動人民的精神工具。
關鍵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PPT課件免費下載,古代印度PPT下載,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