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化》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PPT課件
情境導入
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嚴重后果?列強是否滿足既得的利益?
中國久遠的歷史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風格,但同時也養成了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不良作風。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當它的歷史蹣跚煢行到清朝的時候,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撞開了鎖國閉關的天朝帝國的大門,各種各樣的西式玩意兒一股腦兒地涌進東方這片古老的土地,人們日常生活從傳統走向開放,最明顯的變化便是人們對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有了全新的改變。
新的生活方式和風俗
背 景:
鴉片戰爭以來的西學東漸,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
世紀之交,特別是辛亥革命期間,易服飾、剪發辮等成為社會潮流。
... ... ...
易服飾
民國初頒布的《服制》規定官員不分級別都以西式大髦和燕尾服作大禮服,是對封建服式等級制的徹底否定。
孫中山還提出“適于衛生,便于動作,宜于經濟,壯于觀瞻”作為改良服飾的指導思想。
民主制的確立激勵了人們對西方民主社會的向往,人們醉心于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認為由這種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會的前進方向,洋裝是文明的的象征。
洋裝在中國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國服裝,而是促進了中國服裝的改良。中山裝的出現,就是中西合璧的產物。
你知道嗎?
20世紀30年代,中山裝的造型被賦予了革命及建國的含義:前襟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形,寓意以文治國;前襟的扣子改為五個,寓意國民黨五權分立這有別于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袖口的三個扣子代表三民主義;衣領為封閉豎領。表示“三省吾身”嚴謹治身的理念。
... ... ...
變禮儀、改稱呼
1912年,同年8月17日,民國政府公布了《禮制》,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新式禮節的合法地位。
行鞠躬禮,使用“先生”、“君”的稱呼,反映出近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傊,脫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禮俗逐漸成為中國通常的“文明儀式”、“文明禮”,反映出社會禮俗的進步趨向。
西式食品引入
最早的時候,中國人將西餐分為三類,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 早期天津的起士林餐廳,就很有名氣,大菜是針對小吃而言的。
番菜,即西餐,中國最早的西餐廳叫番菜館。
《清稗類鈔》中記載的西餐禮儀,中國人接受西餐,打破了傳統儒學的等級觀念,打破了農業社會的尊卑觀念。
《清稗類鈔》中有詳細的記載: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設箸。
《清稗類鈔》記載西餐禮儀:勿使食具相觸做聲,勿咀嚼有聲,勿剔牙。
... ... ...
小 結
服飾特征: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服飾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男裝: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女裝:旗袍(新式與舊式)、長裙,上身一件對襟小襖,一方白色絲巾別于腋下;發髻很大,齊眉的留海;
飲食: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餐傳入。
生機勃勃的大眾傳媒
新聞出版、電影、廣播等大眾傳媒在近代蓬勃興起,豐富了人們的信息、知識來源和精神文化生活。
1872年誕生的《申報》,在當時影響較大。該報內容豐富,刊載有新聞、評論,還有商品和服務類的廣告等等。從報紙中,人們可以得到社會生活、國內和國際的許多信息。
... ... ...
新式教育的發展
清末新式學堂的創辦打破了儒家學說一統天下、壟斷教育的局面,不但推動了西方科技文化的傳播,而且沖擊了科舉取士制度。
《奏定學堂章程》:
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此章程通常稱為“癸卯學制”。這個學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將整個教育分為初等和高等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三級。
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的評價:
《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第一個系統完備并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它順應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進步性。
但是,它是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下制訂的,所以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如經的課時最多,學生的學習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這是它的局限性。
... ... ...
課后練習
1、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輪船是“黃鵠”號輪船
2、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運營的鐵路是( )
A淞滬鐵路 B京張鐵路
C京九鐵路 D 京廣鐵路
3、我國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定軍山》
4、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商務印書館
5、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是( )
A《定軍山》 B《漁光曲》
C《歌女紅牡丹》D《神話》
... ... ...
關鍵詞: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教學課件,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課件,岳麓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辛亥革命與民國的創建PPT課件下載,社會生活的變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