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氣》PPT課件2
邵燕祥
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遠方去》,在當時的青年和詩歌愛好者中有廣泛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出版詩集多種;1990年起主要從事隨筆雜文寫作,有組詩《五十弦》《金谷園》發表。近年來時有新詩見諸報刊,總題《母語寫作》。
著有詩集《到遠方去》、《在遠方》、《遲開的花》,《邵燕祥抒情長詩集》。
寫作背景
20世紀五十年代即為有影響力的青年詩人,后轉向散文,雜感寫作。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詩和雜文中觸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會現象,受到批評和斗爭。直到1978年,他被剝奪發表作品的權利達20年之久。其間,在1962年春 有些解凍的跡象,他得以寫了一個劇本,發表了幾首詩和一篇小說;這年秋天,那篇寫親子之情而不涉及階級斗爭的小說又遭到公開抨擊。他在1979年初恢復政治名譽。
這首詩就是作者在平反后有感而發,抒發而成的。
... ... ...
課前預習
1、詩人贊美什么事物?
2、它有什么特點?
3、為什么要贊美它?
3、詩人為什么要贊美空氣?
明確:第2至第5節
幫我戰勝黑暗和孤獨
空氣 給予我生命,給我生存的力量
給我以關懷和對未來的信心
帶給我自由和美好的希望
問:詩人有著怎樣的經歷使他如此地熱愛空氣?
“黑暗、孤獨、窒息、地牢、自由”暗示詩人特殊的人生經歷。
... ... ...
這兩節詩中有哪些意象?詩人表達了什么情感?
地牢——險惡的,禁錮的處境。
海風,青氣——關懷,希望,信念,理想等。
街頭,柳絲,丁香——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等。
4、本詩歌第6節在本文起什么作用?
明確:總結全詩
第1句結構上照應第1節,突出空氣的特點
第2句揭示它與自己的特別關系
第3句與影子進行對比
最后抒發了詩人與空氣不可分割的萬般感慨。
... ... ...
合作探究
思考:詩歌以空氣為歌頌對象,詩人僅僅是歌頌空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對空氣的謳歌,實際上是對人世間忠貞不渝的感情的謳歌,如親情、友情和愛情。寄托了詩人對友誼和真情的歌頌。
手法:象征手法
象征理想、信念、希望等
象征手法:
借用某種具體地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寓意。
詩人為自己所需要表達的心中之情尋找一個對應物,這個對應物可以是外界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虛幻的形象。
... ... ...
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氣息
這里的春天不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小結:
這是一首用______手法寫成的詩,以______為意象,寄托了詩人對______的贊頌。
關鍵詞:致空氣教學課件,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致空氣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