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PPT課件4
于謙,明朝名將。字廷益,號節庵。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有《于忠肅公集》。曾做過巡撫,為民興利除弊,后來做了兵部尚書。他憂國憂民,為官清正,性固剛直,不畏強權,深受人民的愛戴。他的詩風中始終貫穿著深沉的報國愛民的思想及廉潔堅貞的高尚情操。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經過千萬次錘鑿才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烈火焚燒的煉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縱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將清白留在人間。
這兩句一語雙關,借石灰不顧一切潔白的特點來表明自己的志向:要不惜一切代價,不畏艱難險阻,保持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求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為國為民的人生理想。
... ... ...
這首古詩體現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寫出了它歷經磨難,卻又保持著自身的廉潔與清白。同時,作者也借石灰來激勵自己,寫出了自己對其今后的人生的宏偉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絕不屈服。
主題:《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謙。吟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鑿”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詩人廉潔正直的高尚情操。
... ...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于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間接表現主觀主題思想的方式之一。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擬、象征等手法。
關鍵詞:石灰吟教學課件,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六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石灰吟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