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PPT課件3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始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國,隨后波及到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進而又逐漸向許多發展中國家擴展,最終形成了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時軍用技術迅速轉為民用,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生和發展;
2、愛因斯坦相對論等自然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并在重要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科學技術的社會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會保證;
4、國家是科技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
3、第三次科技革命過程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國際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化的社會。
... ... ...
材料一:科學技術商品化周期在19世紀為50年,一戰前為30年,二戰后縮短為7年,70年代后只需3到5年。從蒸汽機發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機器動力的蒸汽機,用了72年;從1831年發電機模型到電動機,用了57年;從1946年電子計算機問世,30年內經歷了5代更新。
1、不僅涌現出大量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材料二:電子計算機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術是空間開發的基礎,空間開發又服務于海洋開發和生物工程,也促進了計算機的更新換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學、微生物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技術科學……
2、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 ... ...
我們中國應該如何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戰?
1、從國家的角度: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為科技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②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③重視、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
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歐美列強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工業產生,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
2: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后,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在科技領域碩果累累。
... ... ...
資本主義經濟正常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條件:
資本主義經濟作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它的正常發展需要具備:一個保障--國家政策(政權、社會穩定),五個條件:一是要有比較穩定的商品銷售市場;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產技術,這是產品質量的保證;三是有相對穩定和必需的資金來源;四是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來源(包括數量和質量都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五必備的資源來保證產品的原料。
這六個條件是否完備,優劣狀況,綜合起來就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關鍵詞: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教學課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PPT課件下載,第三次科技革命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