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PPT課件7
作者簡介
臧克家( 1905—2004),現代詩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馬》 《自己的寫照》,抗戰后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解放后出版的詩集有《春風集》《歡呼集》《臧克家詩選》和長詩《李大釗》等。
資料鏈接
聞一多(1899—1946),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著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
... ... ...
讀準字音
無暇及此( ) 赫然 ( )
疏懶 ( ) 迭起 ( )
目不窺園( ) 熱情澎湃( )
仰之彌高( ) 氣沖斗牛( )
漂白四壁( ) 炯炯目光( )
兀兀窮年( ) 瀝盡心血( )
碩果 ( )
... ... ...
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各寫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什么特點?
2、據此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是怎樣銜接起來的?
3、綜合全文,用一句話概括,聞一多先生是怎樣的人?
課文講解
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么作用?這兩句話用了什么寫法?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領起全文,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對比寫法。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2、聞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做”了再“說” 、“做”了也不 “說”,為了表現這一特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證明?
三件事例:聞一多先生編寫《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3、作者選取的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是什么?詳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編寫《唐詩雜論》是從“做”了再“說”這個角度選材的;《楚辭校補》《古典新義》是從“做”了也不一定“說”角度選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后兩件事略寫。
... ... ...
疑難解析
1、這篇課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請談談你的認識。
作者用聞一多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上半部分寫聞一多“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先生“學者的方面”;下半部分寫聞一多“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現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作者在兩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在兩句之間又注意彼此的關聯,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2、聞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點?
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終于在學術上取得了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
... ... ...
課堂小結
生命的尺度和價值不在它存活的長短,而在于如何運用它。生得其時,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把個人生命融入到國家、民族的正義大潮中,是生命價值的最高體現;诖,聞一多先生的生命是無價的。追尋聞一多先生的足跡,則是我們的使命。
課后作業
1、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3、閱讀聞一多先生的《紅燭》與《死水》。
... ... ...
一、聞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言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
二、1、第一句“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第二句“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 ... ...
關鍵詞: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課件,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下載,七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