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天凈沙·秋思》古代詩歌四首PPT優秀課件,共19頁。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小令,借助注釋理解其主要內容
2.能通過從不同角度賞析小令,揣摩其蘊含的意蘊
3.鑒賞小令的藝術手法,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曉常識
作者簡介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有文場“曲狀元”之稱。他一生所作雜劇有《漢宮秋》《薦福碑》《青衫淚》等十五種,寫有小令、套數二百余首,后經人輯入《東籬樂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這首小令是馬致遠旅途漂泊時的作品之一。馬致遠仕途不如意,長期漂泊,足跡所到之處,總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這種哀婉又與他對國家的哀傷聯結在一起。這首小令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令大意: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磥,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 異鄉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嘆道:“斷腸人在天涯。”
小結:
前三句全屬寫景,但又句句寫出了游子的客愁和鄉思。“枯藤”一句寫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環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無家可歸之意。“小橋”一句繪出一幅恬靜溫馨的畫面,與前一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動游子的鄉思。“古道”一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從側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兩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陽”點出了時間,并照應了上文的“昏”字。“斷腸”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1.這首小令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是景語,卻字字扣情來寫,寄寓了游子的斷腸之悲。
運用景物烘托
前三句寫了九種景物,有力地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為最后直抒胸臆、點明主旨做了有力的鋪墊。
直抒胸臆
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臆,如此荒涼蕭瑟的秋天的傍晚,自己卻飄蕩在外,體現出游子思鄉卻不能回之悲。
2.這首小令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過對眾多自然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蒼茫蕭瑟的秋景,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游子的凄苦惆悵之情。
... ... ...
關鍵詞:天凈沙秋思PPT課件免費下載,古代詩歌四首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