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數據的波動程度》數據的分析PPT免費課件(第1課時),共22頁。
學習目標
1.理解方差的概念及統計學意義.
2.會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
3.能夠運用方差判斷數據的波動程度,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課導入
在統計學中,除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類刻畫數據集中趨勢的量以外,還有一類刻畫數據波動(離散)程度的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差. 本節我們將在實際問題情境中,了解方差的統計意義并運用方差解決問題.
合作探究
問題 農科院計劃為某地選擇合適的甜玉米種子.選擇種子時,甜玉米的產量和產量的穩定性是農科院所關心的問題.為了解甲、乙兩種甜玉米種子的相關情況,農科院各用10塊自然條件相同的試驗田進行試驗,得到各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 (單位:t) 如下表所示.
方差的意義
方差用來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即這組數據偏離平均數的大小).
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越大;
方差越小,數據的波動越小.
如何使用計算器求方差?
使用計算器的統計功能可以求方差.操作時通常需要先按動有關鍵,使計算器進入統計狀態,然后依次輸入數據,最后按動求方差的功能鍵,計算器便會求出方差的值.
在利用方差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時,一定要先計算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一般說來,平均數可能反映數據的優劣程度,如果在平均數上已經能夠區分幾組數據的優劣,那么就不用再考慮方差的大小了.但在實際的習題中,往往都是平均值相同,那么此時就要考慮數據的方差情況了.由此可得到:在解決問題時,要先算平均數,當平均值不同時,擇優選;當平均數相同時,比較方差,選擇波動較小的一組數據.
隨堂練習
1.對于一組統計數據3,3,6,5, 3.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眾數是3 B.平均數是4
C.方差是1.6 D.中位數是6
2.設數據x1,x2,…,xn的平均數為x,方差為s2,若s2=0,則( )
A.x=0
B.x1+x2+…+xn=0
C.x1=x2=…=xn=0
D.x1=x2=…=xn
3.甲、乙兩名射擊手的100次測試的平均成績都是9環,方差分別是0.8和0.35,則成績比較穩定的是_______ (填“甲”或“乙”).
... ... ...
關鍵詞:數據的波動程度PPT課件免費下載,數據的分析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