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蜀相》PPT下載,共30頁。
蜀相
一個人學會了緬懷,
必然意味著某一種東西走到了盡頭。
作者簡介
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詩人。
他創作的許多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稱為 “詩史”。
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別”等。
杜甫(712—770)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齊名。
著有《杜工部集》。
作者簡介
一生歷程:年少優游——仕途不順——戰亂流離——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長逝
(一)35歲以前優游漫游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
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
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
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
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見面了。
(二)、35至44歲仕途不順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
人透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
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參軍的小官。這期間
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
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作者簡介
一生歷程:年少優游——仕途不順——戰亂流離——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長逝
(三)、44至48歲戰亂流離期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獨自去投肅 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他面對 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 《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guǎn)事被貶華洲司功參軍。其后 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別”。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作者簡介
一生歷程:年少優游——仕途不順——戰亂流離——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長逝
(四)48至58歲西南漂泊、江舟長逝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 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 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中。后返成都。嚴武死, 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 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郞》、 《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有積極的入世思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堅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他飽經憂患,感受到貧富對立,民不聊生:“朱門酒肉
臭,路有凍死骨。”
他憂心如焚:“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他心懷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 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 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
杜甫經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 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 忡忡,苦悶彷徨。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 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 敬重。這段時間,他創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 中最著名的一首。
解題
《蜀相》是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為杜甫游成都諸葛武侯祠時所作。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定國號為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 意思是蜀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時 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一天下的方略, 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之 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 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后死于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 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后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稷與契:傳說中舜帝的兩個大臣,稷是 周代祖先,教百姓種植五谷;契是殷代 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凄其望呂葛,不復夢周孔!锻淼菫徤咸谩
朗讀課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鑒賞詩歌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尋找武候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思考
1.開頭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設問
2.題為“蜀相”,卻從“丞相祠堂講起”,有何用意?一個尋字表 明了什么?“
寫祠堂是為了寫人。一個“尋”字,表現了詩人向往已久、急于 前往拜訪祠堂的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無限欽慕之情。
3.柏森森”用在詩中有何深意?
柏森森”抓住了武侯祠外景色的主要特點,渲染出一種安謊、肅 穆的氣氛;同時,高大茂密的柏樹也是丞相祠的標志,是諸葛亮 偉大人格的象征。這兩句直承“蜀相"詩題,入題十分自然。
古柏行
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
甘棠
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
草舍,此處用為動詞,居住。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砍細細養護,曾是召伯居住處。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毀細細養護,曾是召伯休息處。 棠梨樹郁郁蔥蔥,不剪不折細細養護,曾是召伯停歇處。
鑒賞詩歌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確空好音。
臺階旁的綠草獨自呈現出青翠的顏色,躲在葉 下的黃鵑白白地鳴叫,沒有人欣賞。
思考: 認為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
從這兩個字中可以看出祠中怎樣的氣氛?試從 煉字的角度和景情關系的角度分析
鑒賞詩歌
你認為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煉字) 從這兩個字中可以看出祠中怎樣的氣氛?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鳴空好音。 “自”是“獨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 空有,徒有”的意思。青草翠綠映照臺階,卻 無人光顧;隔葉的黃鸝叫聲婉轉動聽,卻無人 傾聽,渲染了空寂凄涼的氛圍,落寞之情油然 而生。表達了詩人對英雄長逝、遺跡荒落的嘆 愧。
煉字題作答思路解詞
譯句
分析字的好處、用意
鑒賞詩歌
從景情關系的角度分析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鵑空好音。 臺階旁的綠草獨自呈現出青翠的顏色,躲在葉下 的黃鸝白白地鳴叫,有聲有色,生機盎然。渲染 了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色,但是卻無人欣賞,無人 聆聽,樂景襯哀情,詩人借此抒發了一代蜀相被 人遺忘的感傷之情。
景情題作答思路樂景是什么
哀情是什么
通過樂景哀情表達什么?
鑒賞詩歌
在士大夫的潛意識里,芳草本為賢者設,贊歌只為 英雄唱,紅花綠葉,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 的武候祠,盡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鵑還在啼喘,但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 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無 限的感傷和凄涼。 對眼前景,思祠中人,見滿院萎萎碧草,卻覺寂寞 之心難言;聞數聲聽聽黃酶,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所以,詩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唐代詩人李華《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鳴。” 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鑒賞詩歌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多次商論天下大計,諸葛輔佐兩 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開:指幫助劉備開國 濟:輔佐劉禪繼位天下計:雄才大略
敬仰
鑒賞詩歌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思考:
頸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你能說出 什么功業嗎?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 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 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鑒賞詩歌
河南南陽市的臥龍崗有一副對聯這樣評價諸葛亮: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 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yáo) 水面偏能用火攻。” 思考:諸葛亮可贊美的東西很多,作者為什么選取“天下 “老臣心”這兩點呢? “天下計”突出他身為人臣能“盡智”。 “老臣心”突出他歷劉備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顯其“鞠躬 死而后已”的品質。 對一代名相無以倫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鑒賞詩歌
他特別強調這一點可能有以下因素:
其一,杜甫的志向是當一名臣相,杜甫有這樣的詩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思是輔佐皇上,使之 為堪與歷史上的堯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讓老百姓過上 耕女織、秩序良好、民風淳樸的生活?上Ю硐肼淇, 覺得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其二,當時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 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盡忠,沒有能臣 讓杜甫擔憂。
鑒賞詩歌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思考:
1.尾聯“英雄”具體指哪些人? 泛指干百年來未達到目標而含恨死去的仁人志士。
2.為什么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一個“淚”字,凝聚著詩人對諸葛丞相鞠躬盡疼精神的贊嘆,也 含著對其壯志未酬的惋惜,并借以抒發詩人濟世理想未能實現的 憾以及對安史之亂平定無期的憂慮。
3.這一聯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戰爭頻頻 動蕩不安 戰爭不斷 安史之亂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匡扶漢室,一統天下 致君堯舜上,志在匡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拼盡全力,不遺余力
統一大業未成
內心壯志未酬
仕途坎坷終遭貶謫
志向未就壯志未酬
收二川,擺八陣,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蠻,
東和孫吳,北拒曹魏。
仕途屢遭貶謫,
失意難耐。
總結:詠史懷古詩特點
詠史懷古詩特點 1、形式標志: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者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 后加“懷古”、“詠懷”
2、結構上: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其志
3、寫法上:
詠史懷古詩常用典故,或寫景,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借古諷今、借 古抒懷,或含蓄等
4、內容特點:
以歷史為主要內容,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朝代的興衰發表 評論,抒發感慨;蚋袘焉硎,或借古諷今,或懷古論事。 5、情感上:
總結:詠史懷古詩常見的主題情感
總結:詠史懷古詩常見的主題情感 對古人:
仰慕先賢之敬意,先賢失意之痛惜 對自己:
(積極或消極):建功立業之渴望,壯志未酬之悵惘,懷才不遇之感傷, 對國家對時代:(憂國傷時)昔盛今衰之感慨,國運衰微之擔憂,驕奢淫逸
之押擊,人民疾苦之同情 對自然:
(物是人非、世事變遷、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悵,滄海桑田之感慨, 自然永恒之慨嘆。
對其它: (一些哲理思考)
總結:詠史懷古詩常見的表現手法
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傷 或對國事的諷喻) 對比(眼前的衰敗荒涼與歷史上的繁華興盛形成 對比、文本中的人物與作者的對比) 襯托(詩人往往臨古跡而抒懷,以哀景襯哀情) 景情關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哀樂景情) 渲染氛圍 以小見大
... ... ...
關鍵詞:蜀相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