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PPT優質教學課件,共21頁。
作者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后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煞Q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創作背景
北魏宣武帝時期,作者來到三峽地區,被三峽壯麗的山水美景所吸引, 那兒的山高大雄偉,水湍急迅猛。 然而當作者聽到凄慘的猿鳴,心情也變得寂寞凄涼起來, 又得知三峽地區關稅沉重,漁民的生活十分悲慘、艱險和痛苦, 作者有感而發,創作了此篇。
思考探究
1.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三峽景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先總體描繪三峽概貌,突出其雄偉氣象:接下來,按照特點的不同,具體描繪三峽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順序寫,而是借著文脈之勢,先寫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壯,與第1段一脈相承:再寫春冬與秋天,轉為沉靜,雖氣氛、特色不同,但文脈轉緩,文氣相貫。
從另一方面看,三峽之所以成為 “峽”,是因為旁有群山約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為屏障,是峽之外圍,所以第1段先寫山,勾勒全貌;水是峽之筋骨,所以后兩段重點寫水,而又從動、靜兩方面寫其特色:最后又將目光聚焦于山,首尾照應.
2.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說說作者筆下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各有怎樣的特征。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春冬之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通過“素、綠、清、影”來描寫春冬之景;通過“寒、 素、凄 、哀”來描寫秋季的景色,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 ... ...
關鍵詞:三峽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