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PPT精品教學課件,共16頁。
【課標要求】
1.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
3.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及其意義。
一.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變化:①諸侯國數量減少,局部統一范圍擴大;②戰國修建長城;③北方少數民族數量減少。④出現一些新興城市
原因:①諸侯國政經發展不平衡,戰爭激烈;②周邊少數民族強大起來;③生產力發展,封建經濟發展④民族交融、華夏文明的傳播、華夏認同的產生
影響:戰國后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華夏族發展壯大;促進民族交融,為國家走向統一創造條件
二.經濟發展
農業
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廣;興建水利灌溉工程
手工業
冶鐵技術出現,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
商業
工商業繁榮,貨幣流通廣泛,涌現出人口眾多、商賈云集的中心城市;富商大賈
三.變法運動
歸納戰國變法運動的原因?
①經濟:鐵犁牛耕出現并逐漸推廣,提高了生產力,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斷確立。
②政治:新興的地主階級興起,他們要求獲取政權、鞏固政權,打擊奴隸主貴族;兼并戰爭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
③思想: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解放
意義: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轉型;持續時間最長、涉及面最廣、改革最為徹底,使秦國富國強兵,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 ... ...
關鍵詞: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