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PPT精品課件,共13頁。
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2)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
2.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基本任務
(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2)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
(3)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
4.時間:從1953年開始執行,到1957年超額完成。
5.主要成就
(1)工業: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2)交通運輸: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6.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召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2.內容
(1)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3.意義: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 ... ...
關鍵詞: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