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PPT優質課件,共31頁。
學習目標
1.熟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掌握“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主要成就;
3.了解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名詞解釋
工業化:指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二鐵(寶成鐵路、鷹廈鐵路)
三公(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四廠(鞍鋼、長春一汽、、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飛)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底)
1.背景:
①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國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戰爭的破壞,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
②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③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④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的政策。
⑤受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影響。
2.概況
(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起止時間:1953年—1957年底
(3)基本任務:
①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設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②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
③培養建設人才
(4)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
(5)實施: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各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
思考:為何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呢?
①受蘇聯影響
②我國重工業基礎薄弱
③國防建設的需要
3、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
工業成就
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
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
交通成就
①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4、結果: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5、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會議名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時間地點:1954年9月,北京
3.大會內容:
(1)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
①性質、地位:
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②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③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憲法意義)。
(2)選舉國家領導人: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3、會議意義:
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 ... ...
關鍵詞: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