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宋代經濟的發展》PPT優秀課件,共27頁。
歷史史實及史觀
歷史史實: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掌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實,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
歷史觀:感知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與現實價值,體會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途徑。
農業的發展
南方的不斷開發
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時,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也得到很大開發。
占城稻
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從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較大推廣。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當時,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
秧馬
這是宋朝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使用的一種拔秧工具。秧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兩端翹起。拔秧時,人們跨坐秧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減輕彎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
兩種經濟作物
宋代的經濟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發展。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的州縣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區尚限于廣東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南方優越的自然條件
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中原地區的森林因長期砍伐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相對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發揮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抗御災害的作用。
手工業的興盛
絲織業與制瓷業
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宋朝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造船業
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都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宋代所造海船,載重量一般有數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載重量可達萬石。宋代海船設置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抗沉性和橫向強度。船上使用指南針,能準確地辨別航向。這些技術,在當時世界造船、航海領域中,都居于領先地位。
... ... ...
關鍵詞:宋代經濟的發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