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北宋的政治》PPT優質課件,共24頁。
歷史史實及史觀
歷史史實: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輕武給北宋帶來的影響。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歷史觀:通過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與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陳橋兵變
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契丹與北漢聯合南侵為由,奪取軍權。大軍行至陳橋驛,趙光義、石守信等眾將擁立趙匡胤為帝。趙匡胤遂班師回朝,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即宋太祖。
趙匡胤及其后繼者以先南后北的軍事戰略,逐步消滅其余割據勢力。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深知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首先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
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 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中央與地方分割行政權與財權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
地方上取消節度使,派文臣擔任知州,并加派通判牽制知州。
地方設轉運使,將財賦直接送達中央,不經地方官員。
重文輕武的政策
抑制武將、重用文臣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
改革和發展科舉制
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受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科舉制的發展,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影響
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穩定。
但守內虛外的政策也使得宋朝在對外戰爭中處于不利的局面,只得以金錢換取和平,為“三冗”問題(冗員、冗兵、冗費)埋下隱患。
王安石變法
變法原因
①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守舊,行政效率低下;
②在邊疆戰事中,北宋屢戰屢被,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錢物;
③由于官僚機構和軍隊的不斷膨脹,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入不敷出;
④土地兼并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變法結局
變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政府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
但是,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們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保守派)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
... ... ...
關鍵詞:北宋的政治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