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免費下載,共23頁。
歷史史實及史觀
歷史史實:了解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歷史觀:感悟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體會農民起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思考國家分裂的歷史教訓。
安史之亂
中央與地方權力失衡
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也日益緊張。各地的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安史之亂爆發與鎮壓
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叛軍從河北大舉南下,先攻占東都洛陽,又攻下潼關,逼近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唐朝將鎮守西北地區的精兵悉數內調,并在北方少數民族軍隊的援助下,反擊叛軍。安史叛軍接連內亂,最終于763年被平定。
藩鎮割據
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轉折點),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
黃巢發動農民起義
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而且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發動了大規模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人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朱溫鎮壓黃巢起義與滅唐自立
原為農民起義軍將領的朱溫(后改名朱全忠),后投降唐朝,被封為節度使,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他逐漸控制朝政,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到“五代十國”割據時期。
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五代十國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 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從割據走向統一
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尤其五代中最后一個政權后周,在其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的改革治理之下,國力強盛,為北宋重新統一奠定基礎。
... ... ...
關鍵詞: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