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教學課件下載,共40頁。
學習目標
1.了解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2.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學會以史為鑒,初步掌握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3.感悟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體會農民起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思考國家分裂的歷史教訓。
導入新課
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時間不長。楊貴妃非常喜歡吃新鮮荔枝,唐玄宗下令從四川、廣東一帶,飛馬運送到長安,不惜跑死許多人和馬。于是,就有了唐朝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寵幸楊貴妃給唐朝帶來了什么直接影響?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自主學習
1.安史之亂的時間、人物、結果和影響。歸納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
2.黃巢起義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標出唐朝滅亡的標志。
一、安史之亂
原因1: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
原因2:社會矛盾尖銳。
原因3: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
原因4:安祿山擔任三地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
經過: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763年被平定。
影響:
(1)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2)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什么是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至唐朝滅亡。其發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亂后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唐朝中央政府本以為,可以通過藩鎮來平定一些叛亂,不料藩鎮就是導致唐朝混亂乃至滅亡的總根源。
二、黃巢起義和唐朝的滅亡
(一)黃巢起義
1.背景:
(1)唐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嚴重;
(2)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逢連年災荒,無以為生。
2.經過:
黃巢率領起義軍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
3.結果:
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黃巢起義的意義
1.給唐朝統治致命打擊。(打擊地主階級、消滅門閥士族、緩解了土地集中)
2.對后世農民戰爭影響深遠。(改善農民社會地位、表現了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
(二)唐朝滅亡
(1)鎮壓起義:原為農民起義軍將領的朱溫,后投降唐朝,被封為節度使,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
(2)掌控朝政:他逐漸擴張勢力,控制朝政,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
(3)建立政權: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
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1)簡述:五代十國出現的歷史根源是什么?
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2)五代集中在哪個區域?分別是哪五個朝代?
先后(更迭)出現,戰事不斷,政局動蕩。
(3)十國主要集中在哪個區域?
并列(分立)存在,相對穩定,經濟有所發展。
... ... ...
關鍵詞: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