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醉翁亭記》PPT優質課件(第2課時),共18頁。
導入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悶,經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后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他的真實感受。
課文細讀品味
1.第1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有何作用?
①作者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從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用“望”“行”和“路轉”,把讀者的視線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再到“瀉出于兩峰之間”的釀泉,最后推出“醉翁亭”。
②作用:逐步交代清楚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將醉翁亭置于大的環境中,通過層層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2.從第3段滁人出游的場面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為什么先從滁人游寫起?
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績斐然。
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地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為后面的場面描寫做鋪墊,引出了太守醉。
3.太守宴上,樂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太守宴“樂”之一:臨溪而漁,釀泉為酒,食肥魚,飲美酒。
太守宴“樂”之二:就地取材,食野味菜蔬。
太守宴“樂”之三:投壺、下棋、觥籌交錯。
歸納總結
1.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對于一篇游記而言,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而樂亦無窮也”,寫醉翁亭四周朝暮、四時的不同景色,是為了突出“樂亦無窮”,并借此表達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語言優美,駢散結合。
本文在語言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21 個“也”字和25 個“而”字,這在古代散文中極為少見。讓人驚嘆的是大量“也”“而”的使用并沒有使文章顯得拖沓呆板,反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語言美。“也”加強了語句的節奏感,使委婉的抒情氣氛更濃烈,使行文瀟灑自如;“而”使文章舒緩自如而抑揚有致,使作者悠然自得的姿態得以充分表現。另外本文散中有整的句式,顯得錯落有致,節奏感強,讀來抑揚頓挫,別有韻味。
... ... ...
關鍵詞:醉翁亭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