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岳陽樓記》PPT精品課件(第2課時),共17頁。
導入
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皆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但是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卻另辟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他的名篇《岳陽樓記》從此名于世,傳于后。今天我們就來詳細領略這篇文章的韻味。
課文細讀品味
1. 首段敘述滕子京“謫守”之事有何作用?
①交代本文的寫作緣由。
②“謫守”暗含作者對仕途沉浮的感慨,奠定了本文的寫作基調。下文的寫景、抒情、議論都是圍繞著如何對待貶謫這一點展開的。
③表達了作者對好友政績的肯定及對重修岳陽樓的支持,反映了作者積極的政治態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也應該奮發有為,不能消沉下去。
2.作者是怎樣描繪洞庭湖的全景的?
①從岳陽樓上眺望洞庭湖所看到的景色,是遠景。
②“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從空間上描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渺。
③“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從時間上表現洞庭湖景象的千變萬化。
3. 第三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第3段多用四字短語描寫景物,句式整齊,層層渲染,生動地寫出了洞庭湖風雨天氣里蕭條、凄涼的景象,情景交融,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渲染了凄涼的氛圍,烘托了“遷客騷人”遠離國都、懷念故土、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并為下文議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鋪墊。
歸納總結
1.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合。
本文雖名為“記”,但記敘重修岳陽樓之事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將大量的筆墨用在了描寫洞庭湖的景象上。寫景又是為了抒“覽物之情”,景是一暗一明,情也隨之一悲一喜。最后在對比的基礎上引發議論,突出“先憂后樂”的主題。
可見,整篇文章融入了扼要的敘事、生動的寫景、簡明的議論,而且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
2.駢散結合,文質兼美。
本文的語言駢散結合,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敘事的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文字多用駢句,辭采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多用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本文在寫景時多用四字短語,不少地方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這些句子工整雅麗,內容多是相互映襯或對照,不僅大大增強了表達效果,還具有一定的音韻美。
... ... ...
關鍵詞:岳陽樓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