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PPT精品課件,共19頁。
學習目標
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對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及其性質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認識中國共產覺開辟的革命新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內容和意義;知道反“圍剿”戰爭與土地革命的歷史意義。
通過《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和戰略中心的轉移,了解遵義會議的重要意義。
充分利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國家民族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的黨,從而培養家國情懷。
重點: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
難點: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遵義會議。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
1.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
(1)寧漢合流:1927年秋的“寧漢合流”標志著中國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確立。
(2)南北易幟
2.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經濟
(1)民族工業的發展
①條件:民族資產階級興辦實業的熱情有所提高;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開展。
②概況:紡織、面粉、化學、橡膠、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2)官僚資本的形成:憑借國家權力聚斂財富,四大銀行是其巧取豪奪的工具。
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
1.探索歷程:
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
秋收起義部隊轉向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1928年井岡山會師。
2.工農武裝割據
(1)思想內涵:①武裝斗爭②土地革命③根據地建設
(2)成功實踐:
①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鞏固了紅色政權。
②根據地鞏固和擴大,革命武裝壯大。
③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圍剿”。
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紅軍長征
1.背景: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經過: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軍湘貴→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3.遵義會議
(1)召開: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
(2)內容: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張聞天負總責;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
(3)意義: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4.紅軍長征的意義
(1)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播下了革命種子。
(2)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 ... ...
關鍵詞:《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