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遼夏金元的統治》PPT教學課件,共24頁。
學習目標
1.梳理教材知識,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遼夏金元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2.結合具體事例,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
3.結合遼夏金元時期的民族關系,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建設中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遼、西夏、金、元政和漢民族的相互交融。
難點:理解遼、西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的建設。
遼與西夏
1.遼朝的建立
(1)興起:遼朝的建立者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
(2)建國: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改國號為遼。
(3)創制:職官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
(4)特點:保持草原習俗,定期遷徙,遷徙行營為國家政治中心。
(5)遼宋對峙: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
2.西夏的建立和夏金關系
(1)西夏的建立
①起源:西夏的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
②建國: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③建制: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2)夏金關系: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臣,仍然保持事實上的獨立。
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狩獵、畜牧為生。
2.建國: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會寧府也稱上京。
3.征戰:1125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
4.遷都: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
5.建制
(1)性質: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猛安謀克。
(2)內容:凡女真民戶,每三百戶編為一謀克,十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筑寨居住,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征。
6.鼎盛: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
7.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1.統一草原: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2.征戰四方: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3.元的建立
(1)1260年,忽必烈即位,開始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興建大都。
(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3)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形成了四大汗國,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
4.元的統一
(1)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
(2)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5.鞏固措施
(1)中央:宰相機構是中書省
(2)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3)交通:修筑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4)邊疆:吐蕃地區,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元朝還在澎湖設置巡檢司,以經略臺灣。
元朝的民族關系
1.民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回: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
2.“四等人制”:蒙古統治者在很多方面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措施,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3.民族交融
(1)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2)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 ... ...
關鍵詞:《遼夏金元的統治》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