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PPT課文課件,共24頁。
課程標準
通過漢朝的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人事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及鞏固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認識其衰亡的原因。
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1、西漢的建立
(1)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漢承秦制”: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
(3)地方體制:郡國并行制
2、文景之治:
(1)背景
①漢初:社會殘破,經濟凋敝。
②漢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
③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
(2)措施:
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
(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治”。
3、七國之亂:
漢初郡國并行,諸國尾大不掉。景帝削藩,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
1、政治上:加強集權
(1)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2)設立中外朝制度:提升尚書令,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3)建立察舉制:作為新的官吏選拔制度。
(4)設刺史制度:負責對轄區(13州)巡視監察。
(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壓豪強、游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
2、經濟上:國家控制
(1)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
(2)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3)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
(4)抑制工商業者,頒布算緡、告緡令,向他們征收財產稅。
3、思想上:獨尊儒術
(1)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公元前136年,設五經博士;前124年,建立太學。
(3)使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東漢的興衰
1、東漢建立
(1)西漢末年,政治黑暗,農民破產。
(2)王莽篡位,奪取皇位,國號為新。王莽新政,不切實際,引發農民起義。
(3)率臨、赤眉起義,推翻王莽政權。
(4)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2、“光武中興”
(1)政治上
①加強中央集權,嚴格控制外戚干政。
②裁并機構,裁減地方官吏,提倡節儉。
③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
(2)經濟上
①恢復西漢的三十稅一制。
②實施度田,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
③六次下詔釋放奴婢。
(3)思想上
提倡文教,重視儒學,以“柔道”治天下
3、東漢衰亡
(1)外戚干政、宦官專權與“黨錮之禍”
①東漢中期以后,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致使政治腐朽黑暗。
②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遭受“黨錮之禍”。
(2)土地兼并、農民起義與軍閥割據
①豪強地主勢力發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②“黃巾起義”起義軍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
③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 ... ...
關鍵詞:《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