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PPT優質課件,共20頁。
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及其意義。
經濟發展
社會經濟性質:從奴隸制經濟過渡到封建社會經濟
農業
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現
生產工具、技術—鐵制農具、牛耕技術
興修水利——都江堰、鄭國渠
手工業
戰國時,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
商業
貨幣流通廣泛
涌現一批中心城市
封建經濟發展為大一統奠定了經濟基礎
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不同學派知識分子從本階級階層的利益出發,提出對政治、社會及至宇宙萬物的看法,彼此論戰辯論形成的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是社會大變革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百家爭鳴中的百家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意為數量多、派別多。爭鳴并不意味著各家各派別的主張絕對不同,而是既相互詰難批駁,又彼此吸收融合,其目的都是尋求治國平天下之道。
“諸子百家”為什么要爭論辯駁?有什么深刻的社會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代,奴隸社會日益崩潰,封建社會逐步確立。表現為:
(1)經濟上,生產力發展,井田制崩潰;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諸侯紛爭,各國紛紛變法圖強;
(3)階級關系上,舊的貴族體系開始瓦解,新的士階級開始崛起;
(4)文化上,私學興起;
(5)國家政策:各國統治者處于競爭的需要,爭相招攬人才。
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時代背景):
1、政治:
(1)舊制度衰落
(2)周王室衰微,諸侯之間爭霸兼并戰爭不斷,實現富國強兵
2、經濟:
(1)鐵農具和牛耕使用推廣
( 2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
3、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出現
4、文化:
(1)私學興起
(2)士階層崛起
(3)法家學說成為改革思想武器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在許多國家掌握政權。他們為了打擊舊的奴隸主貴族勢力,建立封建統治和經濟秩序,鞏固新生政權,增強競爭實力,紛紛開展變法運動。
變法目的:富國強兵
變法性質: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變革
... ... ...
關鍵詞:《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