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PPT教學課件,共31頁。
學習目標
了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和史實;
知道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
理解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
探究紅軍長征鑄就的長征精神
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背景
(一)工農武裝割據的發展
(二)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2、長征原因
(直接原因)1、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2、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路線
3、長征過程:瑞金出發
(1)時間:1934年10月
(2)目的:進行戰略轉移,保存革命力量
(3)開始地點: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
血戰湘江
湘江之戰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突破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
遵義會議(生死攸關)
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義:
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重兵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巧渡金沙江
急行軍到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經9天9夜,將部隊全部安全地渡過了金沙江。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中央紅分左右兩路北進。25日,紅一團一營二連17名勇士,強行渡河殺出一條生路,為紅軍北上夾擊瀘定橋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4團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瀘定橋,紅軍主力順利過河。
爬雪山、過草地
攻克臘子口
會寧會師
兩次會師
(1)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在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
(2)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勝利標志)
長征勝利意義
①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②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 ... ...
關鍵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